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成功路上,有時候只是需要做到這兩點,你做到了嗎

這世上,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是人生價值的體現。一個人如果成功了,不止是他自己價值的體現,也會讓家人臉上有光。因為一個成功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親近,而一個失敗的人,則容易讓人離棄。

其實,成功與失敗,有時的距離也只是相差那麼一點點。這一點點,就是一個字:敢。敢與不敢,就是成功與失敗的距離。敢,又分為兩個方面。

★敢想

有人說,世上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所以,想,是很重要的一個節點。敢想,就是成功的基礎之一。

有這麼一句話:窮則思變。思,就是想。也就是說,人在貧窮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去改變這個困境。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凡事不敢去想。或者,總是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想了也是白想。沒有想,就更沒有行動的動力。

敢想,才能去構建奮鬥的階梯,才能規劃成功的藍圖。任何的事,在行動之前,都需要一個詳細而周密的計劃。這個計劃,就是想法。

所以,敢想,是行動之前腦海之中的部署,是一切行動的基礎。如果不敢想,就沒有後面的具體實施步驟。

有這樣兩個人,一個總在想:我要幹什麼才能成功?另一個則在想:我怎麼幹什麼都不能成功?

你看,這樣的兩個人,兩種想法,他們最終的結局,自然也是天壤之別的。

★敢干

敢想之後,還得敢干。如果沒有具體的行動,想永遠只是空想。這世上,有想法的人很多,但能夠把想法付諸行動的,卻不是很多。

基本上,敢想又敢幹的人,大多都會成功。雖然成功有大有小,但只要是成功,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值得驕傲的。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晚年的時候寫有一首教子詩。其中的兩句是這樣寫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它的大意是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究是淺薄片面的,只有深入去研究,親身去實踐,才能得到真正的學問。

在這裡,「親身去實踐」,就是行動,就是敢干。只有敢干敢做,才知道紙上學到的東西和自己所想的,到底是不是正確的。

有個成語,叫「紙上談兵」。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的故事。趙括從小熟讀兵書,總是想著上戰場揮兵作戰。從這一點上看,趙括是敢想的,因為他覺得自己讀了那麼多的兵書,當一個大將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當趙括真正上戰場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干和想不是一回事。趙括到了前線,按照書本上教的兵法用兵,不懂得變通,最終成了敗兵之將。所以,干必須是在想的基礎上加以完善,並能靈活運用。

而另一個例子,是關於三國時期孔明的。這才是一個敢想敢幹的將相之才。在隆中的時候,孔明就已經把天下的布局構想好,他也為自己想好了未來的路。

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孔明隨劉備出山,征戰沙場。他的敢想,也終於變成了敢干。並且,他的構想,全部得到驗證,幫助劉備三分天下,雄霸一方。

所以,我們看到,敢想敢幹,是孔明成功的要素之一。他的想,在於胸懷韜略,精通兵法;他的干,在於運籌帷幄,決戰千里。

現實中,也有很多成功的人,得益於敢想敢幹,如果他們沒有敢想敢幹的魄力,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我們可能不會有上面這些人那麼大的成就,但如果我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去敢想敢幹,我們也會有可能獲得成功。如果你不信,可以去試一試。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芨芨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0/155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