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不要用大人物的視角生活

在這樣的時代生活,首先要學會的,就是不被宏觀的動盪裹挾,不用大人物的視角生活。否則,你的情緒,天天風雨飄搖。時間長了,你會有一種悲觀加恐慌的應激症。股市高了,追高是你,股市跌了,殺跌也是你。既沒有以舊換新買房子的勇氣,也沒有甘心住在老小區的恬靜。你會一步步向這動盪的宏大,交出你的智慧,你的判斷。

朋友在疫情防控一線。她說,這一年,最大的感觸是,時代越動盪,越不要用大人物的視角生活。她說了三個事例,為方便,用第一人稱記錄。

二、

這一年,我一共追蹤了6000多個國外回來的人員,有中國籍,也有外籍,有飛機來的,也有輪船來的。我們疫情控制得好,很重要一點,是我們有極強的溯源和管控能力,這兩點要做到精確,無非是人盯人。這場‌‌「盯人‌‌」戰鬥中,有三件事,久久無法忘記。

第一件,是生離。

對方是一對德國夫妻,來華投資多年,長期生活在浙江。丈夫在國內,妻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從德國回來。因大兒子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他們來申請直接居家隔離,說家裡有獨棟別墅,且與鄰居間隔遠,完全符合隔離條件,也願意接受24小時監控。憑經驗,知道這沒法申請。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德國男人聲音里有一種讓人心碎的東西,它像把小錘子,敲到了我心裡。

幫他想了個辦法,從上海入境。當時上海是7+7,7天醫學隔離,7天居家隔離,比浙江少隔離一周。可住進上海酒店的第一晚,10歲的大兒子就發病了。妻子和6歲的小兒子,因為壓力和過敏體質,也有了嚴重的皮膚過敏,更要命的是,這娘仨幾乎不吃米飯。這個德國男人開了三個多小時的車,帶著食物和玩具去了隔離點。但東西帶不進去。他給我打電話,問我:你們眼裡就只有規定和政策嗎?你們沒有小孩,沒有愛人嗎?

想告訴他,這個時候,基層人員只能按規定和政策辦事,哪怕這政策存在不合理。否則就亂了。但說不出口。只默默聽他講完。在他身上,我看到一個焦慮的丈夫,一個無助的父親,一個被疫情劈頭打了一拳的男人。

本想7天隔離後,就可以居家隔離。但第五天,政策變了。所有上海入境,目的地是浙江的,7天後一律專車送到嘉興統一隔離。嘉興的隔離條件遠不如上海。這個男人,又天天開著車跑嘉興。他當然見不到老婆孩子。他只是想離脆弱的妻子,近一點。

第二件,是死別。

一外企的韓國高管,因疫情一年沒回家,有天突然在宿舍猝死。妻兒要來處理後事,需要申請來華邀請,有了邀請才可以辦簽證。過程很複雜,手續很繁瑣,我幫她申請了人道主義綠色通道。但即便如此,這個女人見到丈夫,已經是他死後一個月。

能想像嗎?在2020年的秋天,中國的某個殯儀館,一個韓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在結束了14天醫學隔離後,穿著防護服,帶著護目鏡,去認領丈夫的屍體。女人想把屍體運回韓國,到了家鄉再舉行傳統的喪禮。但所有人告訴她,帶不走,只能就地火化。領骨灰盒那天,給她翻譯的工作人員,小聲用中文說了一句:這後事太折磨人了。

是啊。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來回奔波兩個月,光隔離就是28天。想想都很殘忍。疫情切割了一個人的死亡,也切割了一份完整的痛苦。

第三件,是愛不得。

小伙子90後,是個海員,因疫情滯留海上8個月。每個上岸的海員,我們都有信息登錄和追蹤。

問他:麻煩你提供一下應急電話,父母、愛人都可以。

答:沒有父母。

問:愛人呢?

答:沒有結婚。

問:兄弟姊妹也行。

答:也沒有。

停頓一下,他說:留我姑姑的吧。

問:回程的地址對嗎?

答:老家很多年不回去了。留姑姑家的吧。

那是山東極偏僻的一個村,村里販賣部的地址。

平常打完電話,會說:謝謝配合,再見。

那天,加了一句:回程一路順風。

我不知道,這個困在海上8個月的小伙子,他這大半年,是怎樣的心路歷程,他有沒有望著大海出神,他有沒有抱怨這場疫情,他是不是在夜裡突然哭起來。疫情揉搓了他的痛點,他有理由哭喊幾聲啊。

三、

很多人不想看這些具體而微的東西。

他們喜歡宏大的敘述,政治、經濟、世界格局,以及‌‌「面對疫情,我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他們覺得具體的人,小小的悲歡,不值一提。殊不知,感知時代,感知自己,就是感知這一個個具體的人,咀嚼這些人身上的悲歡離合。

他們是他們,他們也是我們。

四、

21世紀的20年代,註定是一個動盪的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生活,首先要學會的,就是不被宏觀的動盪裹挾,不用大人物的視角生活。否則,你的情緒,天天風雨飄搖。時間長了,你會有一種悲觀加恐慌的應激症。股市高了,追高是你,股市跌了,殺跌也是你。既沒有以舊換新買房子的勇氣,也沒有甘心住在老小區的恬靜。你會一步步向這動盪的宏大,交出你的智慧,你的判斷。

動盪的時代,最怕人左右糾結,來回焦慮。

我們要練就一種能力,讓內心穩定、清晰的能力,讓這種能力,為自己撐起一個小世界。在這個小世界裡,我們帶著自己,領著孩子,安定的生活,愉快的遊戲。

從咀嚼身邊的小小悲歡開始。對自己和他人有覺察,有體諒,才能一步一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桃花潭李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0/155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