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

01

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人與人交流,除了語言,還可以用肢體、眼神、臉色、態度等進行交流。

人與人最好的感情,不是誰愛上了誰,而是誰懂得了誰。有些事,你還未開口,對方已經心領神會;對方還沒有說出來,你就猜到了,八九不離十。

真正善於交際的人,懂得「沉默」。管好自己的嘴,是一種善良,給別人台階下,也給自己留後路。守嘴的人,不惹禍。

02

聰明的人,習慣了「揣著明白裝糊塗」。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如果你把自己當成「旁人」,你就會發現,看人的角度不一樣了,對事情的分析也更加透徹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你對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弄清了。

可是,你弄清了一件事,然後說出來了,那麼你就從「旁人」演變成了「當局者」。因為你一開口說話,就摻和了別人的事情,就捲入了是是非非之中。

有一個詞語叫「抽身而退」,也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去管別人的事情,不要和麻煩的事情較勁,要學會遠離。從一些亂糟糟的環境裡走出去,你會感覺如釋重負,無事一身輕。

愚昧的人,什麼事情都要管一管。比方說,別人兩口子吵架,你就去勸架,勸別人好聚好散;別人工作中受委屈了,你就主動去幫忙;別人喝醉了,你就去攙扶。你的心,是善良的,但是你卻「費力不討好」。

聰明的人,讓自己越活越輕鬆,儘量「不多管閒事」。與人交往,把別人的事情交給別人,讓其自然發展,就是對別人的尊重。

學會旁觀,不是你太冷漠了,而是你保全了自己,也給了別人面子。比方說,你看到兩個人在爭執不休的時候,你就只是看看,讓他們自己去爭,過了一陣子,他們沒有爭出輸贏,但是他們停止了爭執。你不摻和其中,其實是減少了「與第三方爭執」。

做明白人,裝糊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融洽了,誰都不得罪誰,誰都不傷害誰。

03

有些話,不說為好,起碼你不能說透了。

蒙田說:「沉默較之言不由衷的話更有益於社交。」

沉默的人,不是再也不說話了,而是把握了說話的尺度,掌握了說話的技巧和時機。

昨天下午,同事小柳被上司狠狠地批評了一番。小柳感覺到很委屈。上司安排她處理倉庫里的存貨,她費了很大功夫,把存貨弄清楚了,還聯繫了幾個買家。可是,上司卻認為她動作太慢了,把貨物的價格定得太低了。

說實話,換做誰,都會覺得上司太無理了。處理存貨,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柳的努力,大家也看在眼裡,她連續好幾天都在加班。

同事老張看不過去了,找到上司辦公室,針對小柳的工作情況,解釋了一番。

老張是一番好意,但是導致上司更加生氣了。上司認為,工作沒有高質量完成,就是失職,不能總是講情面。

因為老張和上司的「正面交鋒」,導致小柳在單位更加不好做人了。

總有一些時候,「有理說不清、百口莫辯、越描越黑」,你何必一直去解釋呢?

聰明的人,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點到為止,不管對方是誰。

發展順利的事情,見好就收;發展不順的事情,默默扛著;不好不壞的事情,順其自然。任何事情,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有不一樣的規則,你不要喋喋不休,去打破事情發展的規則。

老祖宗告訴我們:「出言有尺。」

與人交往的時候,把握好尺度,你就贏了。如果你把握不准,那就學會沉默,也是贏家。

04

人生多少事,看淡了,也就不想說了。

小說《星空》裡寫道:「年輕的時候誰還沒有一段黑歷史,何況隔了圓滿寧靜的歲月再回頭看,那永遠是值得感謝的一頁。」

人生路漫漫,誰沒有特別的經歷,誰沒有吃過苦?

如果你總是向別人倒苦水,那麼你一開口說話,就是抱怨,就是在放大負能量。

如果你總是糾纏某件事不放手,你就是在「自尋沒趣」,把過去的醜事,一直裝在心裡,變成了沉甸甸的負擔。

當你學會了不和爛人爛事糾纏,你才有精力去結交新的朋友,才能夠「脫胎換骨」。

與人交往的時候,不提過去的傷心事,不追問別人的經歷,學會憧憬未來。

比方說,朋友曾經是一個瘋子,在犯病的時候,總是在地上打滾,發出奇怪的聲音。但是朋友後來,病好了,一切都回歸正常了。如果你還是要提起那些「醜事」,那麼你就會得罪朋友,就是在掐朋友的痛處。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條直線,都是曲折前行的。管好你的嘴,默默前行,那麼曲折的人生,也會更加順暢。

當你沉默的時候,把自己的過去看淡了,把別人的過去也看淡了。你處世的環境就更加安靜了。很多事情,彼此「心照不宣」,一笑而過。

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如果你保持沉默,那麼很多事情之間的聯繫,就少了,起碼沒有那麼複雜了。

人在社會上混,最怕「以訛傳訛、無中生有」。不如「閉嘴」,少說多做,給別人一個笑臉,世界就溫暖了很多。

沉默是金,千萬別弄丟了屬於自己的「金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5/155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