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G7峰會默克爾對中共又「綏靖」了?

廖天琪和田牧評論文章:2月19日,美英德法義加日等七國在網絡上舉行了G7峰會, 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表示:「為了支持一個對各方都公平互利的全球經濟體系,我們將與其他國家接觸,特別是包括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在內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聲明一出,有些留戀川普惡霸式對華政策的人,不禁擔心是不是歐盟掌門人梅克爾又「綏靖」了?

拜登在G7峰會上宣布:「美國回來了」,在隨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還是急於找回已經被前任川普搞得離心離德的歐盟夥伴,並且已經以行動體現出來了。拜登政府一上來就返回《巴黎協定》、世衛組織、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等等國際機構,但是歐美這幾年的分歧和怨懟不是他短短時間內能夠撫平的。美中之間的貿易戰雖略有緩和,美國對中共的強硬政策還依然持續著,雖然雙方已經有所收斂,但在中共問題上,讓歐洲國家跟著美國指揮棒轉,是不可能的。

德國總理梅克爾說:「一方面中共是制度性的競爭者,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中共來共同解決多元化和氣候保護的問題。」她還強調:「過去的幾年,中共在全球都增長了實力,我們作為跨大西洋聯盟和世界民主國家必須以行動來面對。」事實上,不論是G7峰會,還是7國慕尼黑網絡安全會議,甚至美日印澳外長會議上,各國政治首腦都深深感到有頭怪獸——中國大陸,在門外低聲咆哮,它目光如炬、嗅覺靈敏,屋內的聲響舉動,它都瞭然於心,因為幾場會議的主題或多或少都焦距在在它身上。不過即便歐洲國家並不唯美國馬首是瞻,卻也十分明確地將共識表達出來——維護民主價值,團結才有力量。

德國總理梅克爾說:「一方面中共是制度性的競爭者,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中共來共同解決多元化和氣候保護的問題。」圖/擷自半島電視台影片

警惕中俄的「疫苗外交」

這是美國大選後,新總統拜登第一次在這樣的高峰會議上露面。顯然他還力圖克服前任川普留下的後遺症,試圖重建美國的信譽,強調民主自由的價值,並指出中共和俄國是民主世界的對手。面對中俄兩國的「疫苗外交」,他們向非洲國家提供大量疫苗,收買人心,因此拜登宣布支持世衛40億美元,來購買、分發疫苗,歐盟諸國也不落後於人,即便本身也面臨疫苗不足的情況下,也不忽略非洲。馬克宏提出將歐洲擁有的疫苗份額5%提供給開發中國家。梅克爾總理在會上強調,民主國家必須在多元的國際組織如世衛、世界銀行、世貿等著力,特別要注意不能讓中共在亞洲地區成為龍頭老大。這正符合美國重返國際組織和加強亞太地區影響力的政策。

面對中俄兩國的「疫苗外交」,他們向非洲國家提供大量疫苗,收買人心,因此拜登宣布支持世衛40億美元,來購買、分發疫苗。圖/擷自半島電視影片

歐洲不再無條件服從美國的領導

拜登勝選美國總統,梅克爾在第一時間發出了祝賀的聲音。1月25日,梅克爾與拜登通了電話,雙方盼「重建跨大西洋關係」,梅克爾表示:「德國願意在處理國際事務時,與歐洲和跨大西洋的夥伴一起承擔責任。」拜登與梅克爾均同意:「就共同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開展工作,其中包含阿富汗伊朗丶中國大陸丶俄羅斯烏克蘭和西巴爾幹地區。」然而川普四年把歐洲盟友傷得夠嗆,從語言上的侮辱到實質上的關稅懲罰,乃至干預性的阻撓北溪2號油管,雖然拜登跟川普切割,但在七國集團會議上,梅克爾和馬克宏並沒有配合美國,沒有給拜登機會去實現他的競選計劃——建立大型民主聯盟,共同對抗與遏制中共。德國和法國都強調歐洲應「更多地負責自己的安全」,「重新平衡」大西洋關係,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需要屈服於新的現實」。

梅克爾的現實主義

去年9月,「歐中峰會」上梅克爾提出「針對新疆、西藏、香港等人權問題」。習近平為此很不高興,雙方在中國大陸人權議題上碰撞,峰會草草提前收場。

各方不歡而散後,在年底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之前,梅克爾採取了一些動作,不知是否與「印太行為準則」、「歐中峰會」及「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相關,她曾數次呼籲德企,不要「太依賴中共」。德國在中國大陸投資的企業超過8000家,結果遭遇了德國經濟界與企業集團的反彈與反對,有說「未來10年最大增長將來自中國大陸,」言下之意,退出中國大陸,就是放棄市場;也有道「不依賴中共,意味著德國汽車沒有未來」;甚至直接批評「說我們過度依賴中共是錯誤的,這會讓我們(德國企業)錯失很多機遇」。

梅克爾總理非常現實,是否應了那句「改變不了現狀時便調整自己」的名言,她在面對德國企業與國家的利益時,她還是回到了「接觸與合作」政策中,希望在共同的國際遊戲規則中,改造和改變對方。我們後來看到了梅克爾聯絡了習近平,要求在年底之前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中方做出了相應的讓步,但並不是在人權領域方面。只要看新近中美之間在民主價值觀與中共核心利益上的一再碰撞,自然知道答案了。

梅克爾面對德國企業與國家的利益時,她還是回到了「接觸與合作」政策中,希望在共同的國際遊戲規則中,改造和改變對方。圖/擷自半島電視台影片

慕尼黑安全會議拉警報

拜登總統對德國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不能期望美國現在會對中共採取親近路線。」他表示,美國參眾兩院不分黨派「皆支持強硬對華路線」。

是否是時局因素,眼下世界面臨三大主旨任務:防疫抗疫和國際疫苗生產與分配;推動與促進全球經濟的復甦;重新回到與落實《巴黎氣候協定》。這需要不分國家,不分民族,克服困難,同心協力渡過人類社會的難關。是不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國的現實主義又占了上風?

顯然,美國不會因為G7峰會與德法的不同意見,以及眼下天下時局千難萬險,而改變美國的對華強硬路線,拜登還是希望與盟友緊密合作,攜手對抗俄羅斯和中國大陸。

安全會議,自然關注世界的安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一再拉警報:「台海是全球軍事衝突的熱點。」德國很清楚,歐盟可以與中共在抗疫、經濟與《巴黎氣候協定》合作,但是自由民主價值觀領域,在「印太戰略」同盟方面,德國明確地站在美國一邊,維護世界和平,守護南海與台海安全同樣是當今天下的主要議題和任務。德國在這一方面,一點也不含糊。

德國新「印太政策」的指向

自從德國頒發了「印太行為準則」後,德國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已表明了態度,同時德國作為全球貿易強國,對挑戰國際規則的行為絕不會袖手旁觀,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建議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地區矛盾,即歐洲的傳統價值觀同樣適用於印太區域。

近日,法國派遣「准航母」和護衛艦赴南海,將與日美展開聯合軍演。法國的兩棲攻擊艦屬現代化先進裝備。圍繞印太區域,北約、法、德等歐洲國家積極響應美國的號召,在太平洋區域部署歐洲的軍力,積極參與「印太戰略」,即:在西太平洋海域,參與到美國與中共的戰略競爭與博弈中。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也正在赴南海的途中,並在關島練「新戰法」,很顯然美英日法德等國,在印太組團落實戰略同盟。

德國國防部明確表示加入,在最近也將派兵赴南海,不但在該區域進行軍事演習,還要進行長期的部署。德國將「與其合作夥伴擴大該地區的安全和國防政策合作」,也包括「參加該地區的演習」和「各種形式的海上存在」。英國首相強生說了:這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二十年的長遠計劃。

去年年底,德國防長克蘭普•卡倫鮑爾就表示:「我們在印太地區的夥伴,特別是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還有印度,感覺越來越受到中共權力主張的壓制。他們想要一個明確的團結信號。為了履行國際法,為了領土的完整,為了航行自由。」她補充說:「現在也是德國發出這樣信號的時候了,與我們的盟友共同彰顯在該地區的存在。因為我們有意確保現有法律得到尊重。」

德國是給了中共面子,不提台灣,其實誰都知道印太區域最不安全的國家與區域,就是台灣。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台海是全球軍事衝突的熱點」,無疑是在警報這一地區的安全危機。

從德國與美國站在一起,堅持自由民主價值觀,及積極響應美國的「印太戰略」同盟來看,梅克爾是有原則的,倘若台海發生戰事,中共不僅是在挑戰美國日本澳洲,而且將面對德國、法國等整個歐盟國家的反對與壓力,還將與現代文明世界為敵,難道中共還會一意孤行嗎?

2021.2.19太平洋阿利·伯克級飛彈巡洋艦柯蒂斯·威爾伯號(DDG54)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十和田級補給船JS哈馬納(AOE424)和法國Floreal級輕型護衛艦FNS Prairial(F731)。圖/日本海上自衛隊提供,擷自太平洋艦隊臉書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歐洲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26/156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