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研究:巴西新變種傳染力增加一倍,還能夠使自然免疫力失效

根據一項新的國際研究,源自巴西、已傳播至逾25個國家的P.1新型冠狀病毒變種的傳染性是其他一些毒株的約兩倍,而且更有可能逃避人們通常因先前感染而產生的自然免疫力。

這項研究是由來自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聖保羅大學(University of São Paulo)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英國-巴西研究小組進行的。研究發現,P.1變種的傳染性是巴西流行的其他變種的1.4到2.2倍。

研究人員發現,P.1變種還「能逃避人體因之前感染任何早期變種所引起的保護性免疫的25%至61%」,這一跡象表明,目前的疫苗也可能對它不那麼有效。

國際上對P.1變種的關注最近有所升級。目前,比利時、瑞典和英國等逾25個國家發現了這一變種,其中英國已發現6例。

科學家預計將於周二發表一篇描述這項研究的論文。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審議。

牛津大學副教授、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努諾•法里亞(Nuno Faria)博士說:「我們可以自信地說,P.1變種改變了馬瑙斯(Manaus)的病毒的流行病學特徵,但在其他情況下是否如此,我們尚不得而知。」

他還說:「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P.1變種對疫苗——至少在預防重症方面——沒有反應。」

法里亞斯表示,這兩種變種(B.1.1.7和P.1)中哪一種更具傳染性「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非常重要的問題」。

研究人員確定P.1變種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020年11月6日,大約是馬瑙斯的病例開始第二次激增的一個月前。他們發現,馬瑙斯感染P.1變種的病例比例在7周內從0增加到87%。

該論文得出結論:「我們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在有證據支持P.1變種能夠改變流行病學特徵的情況下,僅自然免疫力減弱一項不太可能解釋在馬瑙斯觀察到的動態變化。」

論文還表示:「急需評估現實世界疫苗對P.1變種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人員還發現,P.1變種出現後,馬瑙斯的新冠感染導致死亡的可能性增加了10%至80%。然而,作者們警告稱,目前還無法確定這是否意味著該變種的致死率更高,還是這是城市醫療體系壓力增加的結果,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P.1變種有逾17個突變——這些突變改變了它的基因序列,使之與最初在武漢發現的病毒不同——包括它用以進入人類細胞的刺突蛋白發生的三個關鍵突變。

巴西的研究人員一直在使用英國牛津奈米孔公司(Oxford Nanopore)開發的基因測序技術來識別和跟蹤這種變體。這項技術於2015年寨卡病毒(Zika)爆發期間首次在巴西使用。

牛津奈米孔公司應用和臨床市場總監利拉•盧海什(Leila Luheshi)博士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雖然英國的B.1.1.7變種與P.1變種具有相似的高傳染性——B.1.1.7變種的傳染性被認為是之前變種的1.5倍左右——但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B.1.1.7變種以同樣的方式逃避了自然免疫力。迄今為止的研究也表明,目前的疫苗對B.1.1.7變種仍然有效。

盧海什表示,對於P.1變種的擔憂是「由於刺突蛋白發生了這些突變……我們猜測疫苗的有效性將降低。」但她補充稱,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這一理論。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02/156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