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親屬關係中,父母總是失落的一方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親情以及父母在兒女的親屬關係地位中的變化。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和思考的話題。

小時候,我們會覺得父母簡直無所不能,他們會盡力滿足我們的各種要求。所以最開始,父母在我們的親屬關係中是第一位的。

慢慢長大,我們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發現父母越來越平凡。他們也是普通人,有著各種缺點,青春期的叛逆隨之而來。

後來我們有了伴侶,父母就變成了第二位。

甚至在我們談戀愛的時候,也都會將對方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會為了ta和父母對抗。

再後來有了孩子,你和伴侶都會將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當然也會因為他們的孫子/女而高興,但是他們在你的親屬關係中已經「淪落」到第三位了。

這其實是父母在與子女這段關係中慢慢失落的過程,不是說是誰故意的,而是我們身份轉變造成這個關係的「疏遠」。

你的伴侶、你的子女雖然是父母所期望的、祝福的(大多數是父母祝福的),但他們卻也是你和父母關係「疏遠」的必然因素。

而且父母在這段關係中總是不斷付出的一方,他們不會把自己想要什麼說出來,當然,除了催你結婚。

催婚這個過程又是一個將你從他們身邊推開的過程。

我們總是用我們接受的教育和我們看到的世界去反對他們的觀念,這是一個不對等的交流方式。所以很多時候,矛盾就會隨之而來。

這段子女和父母的親屬關係隨著我們的長大和父母的衰老,強弱關係自然而然發生了變化。

做為弱勢一方的父母表面上看是不想為我們添麻煩,但是他們是很需要被關心的或者說被需要。

《請回答1988》裡有一個情節,金正煥的母親羅美蘭有事兒出門了幾天,金家父子三人放飛自我,將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後來聽到母親回來了,將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

本以為會得到母親的誇獎,結果美蘭看到井井有條的家裡,頓時有些失落。這個為家操勞半生的人,離開之後,孩子們過得「很好」,讓她感覺到自己不再是被需要的那個。

正煥覺察到母親的變化,故意搞砸了一些家務,終於讓母親美蘭感覺到自己被需要,還是一家之主,重新又煥發了光彩。

我們總是苦惱父母為什麼不能理解我,其實換個角度,我們也沒有真正理解過父母。

父母的很多行為也越來越像小時候的我們,遺忘一些事情、等我們下班回家、做錯事情(買保健品被騙、收拾房間弄壞了你的電腦等)怕被你嫌棄、總是想找一些話題和我們聊天等等。

不得不承認的是,父母在這段親屬關係中的「弱勢」和失落也是註定的,在ta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不可逆的選擇進入這段關係。

伴侶在某種極端情況下,通過法律途徑可以換,可是親緣關係就是命中注定。

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有點像一場賭博,父母抵押的是全部的賭注。

龍應台的《目送》中說有一段很經典的語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以前一直以為是我們目送父母遠去,後來發現,其實也是父母目送我們遠離。

如果失落無法避免,那就讓失落少一些吧。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MP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09/156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