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越年輕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越嚴重?

「聽說越年輕的人後遺症越嚴重」。

「聽說不能吃退燒藥,否則會導致疫苗效果下降」。

截至3月8日,韓國累計已有31萬多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網絡上也開始流傳起類似的說法。但到底是真是假呢? 

在最近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普遍流傳著20~40歲年輕人接種後不良反應更明顯的說法。首都圈某大學附屬醫院的30多歲專科醫生表示,「聽醫生同事說,大約從接種後的12個小時起,全身開始出現嚴重不適」,「反而是老年人的反應更小一些」。通過社交網絡詳細介紹自己接種後出現全身肌肉疼痛、發燒等症狀的大韓感染學會會長俞鎮弘(富川聖母醫院感染內科教授)也表示,「後天我就六十了,至少在醫院裡,像我這個年齡段出現這種不良反應的只有我一人」,「聽說年輕人更容易出現嚴重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預防接種推進小組對2月26日啟動接種工作後截至3月6日報告的3600餘起不良反應進行分析的結果也顯示,年輕人報告不良反應的比例更高,按比例依次是20多歲(3.0%)、30多歲(1.7%)、40多歲(1.0%)、50多歲(0.7%)和60多歲(0.4%)。

3月8日上午,首爾市銅雀區衛生所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室里,一位員工正在接種阿斯利康疫苗。

專家們分析認為,越是健康的年輕人,注射疫苗後的免疫反應越激烈,可能是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高麗大學九老醫院感染內科教授金宇宙表示,「從輝瑞和阿斯利康疫苗的臨床結果來看,年輕人確實容易產生激烈反應,抗體生成效果也更好」,「老年人因為免疫力老化,接種疫苗後的預防效果下降,副作用的強度也較低」。高麗大學安山醫院感染內科教授崔元錫(音)表示,「接種流感疫苗時,第一次接種的年輕人也經常出現肌肉疼痛、發燒等反應」,「大家都是第一次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免疫反應越好的人,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越大,這說明接種者的免疫反應比較活躍」。

俞鎮弘教授說,「(不良反應)是我們身體的免疫細胞開始工作,產生細胞因子等多種物質的結果,可以在我們體內模擬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初期的一些症狀」,「越是年輕人,細胞因子的分泌越活躍,反應也會越大」。

韓國防疫部門也在3月8日的發布會上作出了類似解釋。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推進小組長鄭銀敬(疾病管理廳長)表示,「所有疫苗都是一樣,通過把抗原物質注入人體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因此很容易引起發燒或肌肉疼痛等反應」,「抗原進入人體後引起的免疫反應強度因人而異,免疫反應活躍的年輕人可能感受到的反應更強烈些」。

在這種情況下,大韓醫生協會3月6日發布的建議引發了人們的誤會。醫生協會建議「如果發燒不到38.5攝氏度,而且出現反應不到24小時,沒有特別難受的話,儘量不要吃退燒藥」,「否則有可能影響抗體產生效果」。

但是,韓國醫生協會發言人金大河(音)表示,「不是不讓大家吃退燒藥」,「而是根據國外研究成果,吃退燒藥可能會影響抗體生成效果,因此若非發高燒或者特別難受,儘量不要吃退燒藥。如果發燒38.5攝氏度以上,或者感覺特別難受,可以吃退燒藥,建議選擇對抗體生成效果影響較小的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退燒」。防疫部門也在當日表示,「對乙醯氨基酚等沒有消炎作用的單純退燒鎮痛藥可以在接種後出現不適症狀時服用」。

金宇柱教授表示,「如果本人感覺影響到了日常生活,無論發燒多少度,都可以服藥」,「可以先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如果症狀依然很嚴重,可以根據情況進一步選擇萘普生、布洛芬等帶有消炎作用的退燒藥,如果還無法緩解,建議到醫院就診」。

另外,專家們強調,截至3月8日,韓國共出現33例疑似過敏性休克反應的接種後嚴重不良反應病例,需要一一展開詳細調查。金宇柱教授表示,「累計接種人員超過30萬人,疑似過敏性休克反應33例,相當於萬分之一的概率」,「需要通過科學分析判斷這一現象是單純的巧合還是某種信號的指征」。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中央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0/156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