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2021年日本小學生的午餐,引百萬人圍觀!疫情過後,吃的更健康了

日本的服務、教育以及餐飲環境作為一直以來的老話題,時常都受到我們的關注。尤其是小學生相關的教育,日站君也和大家介紹過好幾次。

而談到小學生的飲食,我們經常看到的相關文章,其中的介紹都是比較早期的,大多都是配餐時的樣子。

那麼,2021年日本小學的餐飲環境,以及制度情況,在疫情之後又發生了什麼變化?還有,日本小學校的後廚環境又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就讓日站君帶大家來看看大阪和泉市的一所公立小學,從制餐到分餐後的全部過程記錄!

從製作到分發,一絲不苟

·減少人員接觸,嚴格記錄·

由於疫情影響,學校從送菜環節就開始了嚴格要求,減少人員接觸,只能開一個小門傳遞菜品。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樣蔬菜都經專人記錄並稱重,整整齊齊的碼放在一起。

豆腐、蒟蒻等豆類製品以及牛奶也是從專門的渠道直送,看起來非常乾淨(送貨員口罩帶的不標準需要吐槽一下)。

·標準化管理,制度嚴格·

蔬菜經過洗滌後待處理,水池用不鏽鋼製成,擦拭的乾乾淨淨。

整個作業環境看起來非常的標準化,穿戴統一的圍裙與制服,牆壁和管道都一塵不染,讓人十分安心了!

剛才預處理的蔬菜,會在浸泡一段時間後再次進行處理。

而實際上,從水池的個數就能看出,對於蔬菜的處理與清洗居然一共要做3次!真是太「變態」了!

多次的清洗與擇菜,充分保證了有害物質無殘留,最大程度保證了小孩子們入口時的衛生與安全。

·烹調規範,檢測嚴謹·

烹調菜品使用的油,可以看出使用的都是一次性開口的專用桶裝油,堅決杜絕「老油」重複使用的問題。

炸好的鯛魚片要進行測溫,保證內部沒有生的部分,並大聲報出測溫數據讓旁邊的同事進行記錄。

一餐飯提供兩個小菜,為了保證口味和營養均衡,小菜用胡蘿蔔、牛肉和芝麻炒制,添加了肉類讓很多小孩子不喜歡的胡蘿蔔也變得比較好入口啦!

飽含豐富種類的蔬菜和豆腐的湯品,能夠中和炸魚的油膩,又能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一份午餐配置的非常均衡。

·分類擺放,清清楚楚·

每個班吃什麼,標記的清清楚楚;做好的午餐放在格子窗里,安排的明明白白。

·從小養成好習慣·

在日本,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們對食物的敬意,珍惜糧食,小學開始就實行「給食當番」制度,讓孩子們在老師的輔助下,自己負責食品分發。

新冠之下,不僅要洗手,手部消毒也要好好的做到位!

進廚房前,列隊站好,先合十表示對大自然賜予食物恩惠的感謝。

然後在老師的帶領下,挨個帶出每個班要吃的午餐和餐具,有條不紊的一個個走回教室,準備分餐啦!

看著小朋友們一溜小跑拿著食物,一點兒都沒有嬌生慣養的樣子。

配餐也是由學生自己負責,老師在一旁引導,指示大概要盛多少量出來,非常規範。

因為疫情形勢相關,有食堂的很多小學現在也會安排在自己的教室里進餐,儘可能的減少接觸。像以前那樣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吃完之後,喝掉的牛奶瓶和餐具好好的回收,統一放置。

然後依然由孩子們統一搬運回收,真的是從小就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勤勞的品質了!

這就是2021年日本小學最新的一面!其中有一些變化,也有一些保持不變的傳統,不管怎麼說,都讓我們看到了很多閃光點,值得學習!

習慣全靠制度,並非一夕之功

·制度改革占主要·

其實目前日本學校的這種做法,也並非與生俱來,實際上都是日本不斷進行制度與改革發展而來的。

在日本戰敗後,為了提高國民身體素養,文部省、厚生省、農林省三個部門討論研究了相關決議,參考戰前山形縣鶴岡町學校的作法,制定出了「學校給食」的制度。

1954年《學校給食法》正式制定頒布,一直沿用到現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學校給食系統。

從制度起始到今天,整整經歷了75年的時光。

·日本學校及民間對於「給食」的重視·

當然,僅僅是制度的規範還不夠,能夠建立起如此完善的體制,也得益於日本社會及學校,對於「食物」和「給食」的重視。比如幾乎每家學校,都會記錄下校內給食制度的歷史。

學校校餐從最初到最近的資料,記錄的非常清晰,成為了日後給食制度被深入研究和創新的基礎。

很多學校和地區還會定期進行給食展覽,將營養配比比較好的給食菜單分享出來,大家共同討論哪一類更適合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同樣的,有些餐飲由地區的給食公司進行負責的場合,相關的營養士所提出的菜單,也會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公示和展出,以供研究和參考。

學校自己也會舉辦一些「獻立(菜單)比賽」,讓學生們自己參加,評選出學生自己喜歡又營養的餐品,來進行評獎和未來的給食菜單參考。

這種全民上下一心的參與度,最終形成了日本學校給食現在的模式,可以說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在遇到問題後,也有相應的處理法·

當然,倒也不是說日本的學校餐飲制度完美無瑕無懈可擊,比如前陣子日本也曾經爆出過食品安全導致的學校內食物中毒事件。曾經也有一則新聞報導出,日本的某地區學校大量的給食餐盒被剩下的問題。

這個位於神奈川縣的中學提供的給食,被評判為「看著不好看,吃著也沒味道」,頗受學生的惡評。

經過數據比對,這個區域的剩菜率超出了全日本的4倍!等等,居然還有全國剩菜率統計的嗎!

事發之後,由於記錄精確,原因追溯起來就非常的簡單,這個情況是由於提供的餐飲為外包導致的主因。

倒也不是食物品質有問題,而是由於長途運輸的緣故,為了防止細菌增生,餐盒必須被保存在20℃以下的環境,就導致了風味變差

溯源到了原因,問題就可以解決,相關部門隨後著手開始進行了相關的改良。

看完這些報導,日站君對「剩菜率」「逐層溯源」這種流程規範化還是感受很深的。能夠做到精細的管理和數據統計,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這確實值得我們的學習。

優勢學習,缺憾避免

怎麼樣,看完這次日站君針對日本學校給食相關的介紹,是不是對日本的這個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其實,並不是說日本的這種給食制度完美無缺,但是其中的對於環境衛生的重視、流程的規範化、制度化,以及全社會與區域對於兒童餐飲的重視,溯源體制,多多少少還是值得我們了解和學習。

在今天,中國的早期教育模式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改良,而日本制度中的一些優勢,也能成為我們的參考,來取長補短

畢竟,一個制度有賴於長期的實踐探索與總結,而孩子的健康成長則象徵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日本設計小站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1/156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