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中共惡名殃及在緬中企 台企被建議懸掛國旗避禍

由於中共惡名在外,3月14日緬甸再次發生反軍政府示威時,20多家中企受到衝擊,一家台企的工廠亦被誤認為是中企遭殃,中華民國外交部及駐緬甸代表處3月15日建議台商,可以標明「台灣企業」,並懸掛中華民國旗幟,以防止再次被視為是中企。

3月14日成為緬甸軍方於2月1日政變以來最血腥的一日,一家台資企業也被抗議民眾誤視為是中企遭到衝擊,中華民國外交部3月15日(周一)建議緬甸台商,在工廠門外標明是「台灣企業」,並懸掛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建議駐緬甸台商,「高度注意自身的安全,在工廠外以緬甸文章標示是『台灣企業』,且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並向當地員工還有附近居民說明是台灣的工廠,以避免外界人士混淆誤判。」

中華民國立法院僑委會官員15日表示,目前緬甸約有1000多名台商,在這次緬甸抗議中,有些台企也被殃及,有時候無法按時上班。而設在緬甸開設的台資銀行仍然可以正常營業。

中共惡名在外緬20多家中企受殃及

3月14日,僅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的萊達雅區,緬甸安全部隊殺害了至少22位抗議人士,緬甸全國至少39人遇害,目擊者形容說,緬甸街頭就宛若戰區。

憤怒的抗議民眾質疑中共資助了緬甸軍政府的暴行,為緬甸軍方提供物資包括斷網技術,並因此衝擊了當地的中企,3月14日當天,共20多家緬甸中資企業遭到破壞,其中主要是服裝加工廠、服裝輔料廠和配套設備廠,一家台資工廠也遭到殃及。

緬甸公民團體「為緬甸公義」(Justice For Myanmar)2月份公布的一份報告指稱,包括中國北方工業公司(NORINCO)、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CATIC)等五家中共軍企為緬甸軍方提供武器和軍事設備,是緬甸軍方五個最大的軍備供應商。

報告還顯示,中共在緬甸的企業與緬甸軍方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隨著中共的「一帶一路」進入緬甸,並於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的、長達770公里,將中東原油送至大陸的中緬原油管道這次也成了抗議民眾的憤怒目標。一位網友在推文中寫道:「中國(共),如果你仍然認為當今在緬甸發生的事情屬於內政,那麼炸掉貫穿緬甸的天然氣管道線也是我們的內政。」

3月12日就有當地媒體報導顯示,當地民眾欲「炸掉中國油氣管」,迫使中企離開緬甸。

在東南亞國家的抗議中,台資企業被視為中企遭到襲擊衝擊的事情時有發生,例如2014年,越南民眾由於不滿中共在南中國海提出的主權要求,並因此在南海勘探石油,在街頭抗議中共時,就不僅僅是中資企業受損,有些台商也被殃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6/156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