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學風水 > 正文

侮謾神像 斥責龍神 北宋富翁的教訓

作者:

「龍」在中國社會裡,是一種尊貴、吉祥、莊嚴、神聖的象徵。

【阿波羅網李廣松編者按:《廣清涼傳》,佛教史志,延一撰,三卷。系《古清涼傳》的增補本,成書於北宋嘉祐五年(1060)。書中較全面地記述了五台山的歷史、自然景物和佛教史跡。卷一主要記述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道場的由來和五台山歷代寺廟的情況。卷二大部分和卷三,主要記述五台山歷代高僧和其他人物的事跡及傳說。還載錄晉支道林《文殊像讚前序》、殷晉安《文殊像讚》和郄濟川《文殊師利贊》三文。書末附有明崇撰《靈異錄》。】

北宋時,德州有位富翁。他聽說五台山有尊肉身菩薩,特意千里迢迢地前去朝拜。豈料,因侮謾神佛,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王在的家境非常殷實富足。圖為明唐寅《高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宋哲宗時期,德州(今山東德州陵城區)有一位市民名叫王在,家境非常殷實富足。元佑五年(1090年,庚午年)仲夏,他帶著妻子和家僕遊覽五台山,當天晚上就住宿在真容院。

第二天一早,王在穿戴上整潔的衣冠,禮拜文殊菩薩像。然而到了晚上,王在就流露出輕慢的表情。僧人省彥負責接待客人,看到了這一幕,趕忙前去謁見王在。

省彥說:「我在這裡住了四十多年,接待過很多客人。今天看您拜謁佛像之禮,一開始似乎很謹慎,但後來就怠慢了。您為何會表露出不愉悅的神情呢?」

王在憤怒地說:「在來這兒之前,聽說這裡有尊肉身菩薩,所以才不遠千里而來。如今一看,只不過是一個泥塊罷了。我一想到如此長途跋涉,旅途顛簸,實在勞苦。」言外之意,王在似乎是在抱怨這趟行程很不值得。

省彥說:「這是什麼話?昔日,大聖人降臨在鷲台,屢次顯現出神聖的瑞相。唐朝景雲年間(710年—711年),處士安生目睹文殊菩薩真容,親自塑像。他因擔心塑像不準確,所以祈求菩薩顯聖。後來菩薩前後現化真身七十二次。唐睿宗時期(662年—716年),天子特賜『真容目』作為寺院的匾額。您怎能這麼輕易地出言不遜呢?而且這座山里,還有龍神守護。倘若您那番不敬的話觸怒了龍神,恐怕您將無安身之地了。」

王在狂妄地說:「一條龍怎能降禍於我呢?」

王在狂妄地說:「一條龍怎能降禍於我呢?」省彥趕緊勸他說:「您來到這裡,輕侮神像又不把龍神放在眼裡,恐生不測之禍了。您現在最好趕快向神明認錯懺悔吧。不然的話,您的身體必會碎於龍神的爪牙之下。」王在仍不在意,不肯悔改認錯。

後來三日,王在帶著家人遊覽東台。當時有上百人夜宿於台頂的化現堂。一天半夜,忽然一陣雷震大發,猶如天坼地裂一般。瞬間,大堂的牆壁上已經出現了一個窟窿,一團火隨即竄入。一會兒的功夫,一團火又從裡面噴了出來。再一看王在的身體,竟然都已經碎了。而他的家僕得以倖存。

由於夜宿山頂,氣溫寒冷。王家家僕事先借了寺院的一件棉衣來禦寒。雖然他裡面外面的衣服都被燒毀了,唯獨借來的棉衣還在。王在的妻子和家僕火化了王的遺骨,就悽然下山了。凡是聽說這件事的人,都感到震驚和傷嘆。@*

事據《廣清涼傳》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0/157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