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古代文人書房如何布置?沉浸其中,不亦樂乎!

傳統文化逐漸回歸的今天,明式風格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明式風格的古典書房,成為了人們新的追求。

古代書房文化

書房,古代稱之為書齋,明清時期最為繁盛,是文人雅士專門用作閱讀、自修或工作的房間,一間書房,便是文人最好的歸所。

「書房」其實是現代才開始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歡用齋、堂、屋、居、室、庵、館、軒、園、等來命名。

歷史上有名的書齋有蒲松齡的「聊齋」,杜甫的「浣花草堂」,司馬光的「讀書堂」,陸游的「老學庵」,張岱的「不二齋」,李漁的「芥子園」......

對於古代文人來說,「書房」是日常消遣大部分時光的地方,所以在規劃、設計、布置方面都特別用心,室內空間不宜高深,要有平闊的庭院,以便讀書時光線明亮。

清代早期劍足榻

但古代並沒有專門論述書齋室內布局的文述,從一些古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宋代前後書齋空間大致遵循了比較統一的布局規則——以「榻」為中心。

榻居中心,供人坐臥,榻後通常有一屏作隔,四周置桌案,擺放書籍和文房四寶等物,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是這種以榻為中心的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到了明代,隨著高型家具的成熟與完善,桌案類家具逐漸取代床榻在書齋陳設中的中心地位。並且因為桌案類家族成員眾多,包含了畫案、書桌、琴幾等可以滿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多種形制家具,於是書齋也由單一中心展開的布局向多個中心、多個功能分區的趨勢發展。

明清家具擁有一套比較固定的組合模式,這種配套組合定式為空間陳設提供了規範與便利。每數種家具組合構成一個陳設空間,通過對家具組合的選用和放置以完成整個書齋的陳設布局。

書齋中的讀書空間

官帽椅(圈椅)和畫案(書桌)組成的讀書空間,通常置於房屋正中兩柱之間的位置而稍微靠後,部分書房因受面積限制會臨窗靠邊擺放,這樣光線會更好。

讀書空間

此外還有各類書架、書櫃作為輔助陳設,陳列的多為文房之物或一些把玩之物,根據空間大小與實際需要在數量上靈活配置,一般居於書桌後方靠牆的部位。

鐵力木書案

清代圈椅

書案底下往往會放一個帶滾軸的腳踏。因為人久坐的話,腿部血液流通不暢,輕則感覺發脹,重則浮腫,不利於健康,而這個帶滾軸的腳踏能起到舒筋活血、減緩疲勞的作用。

清代早期楠木書櫃

清代早期滾凳腳踏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書齋家具的擺放有獨到的一套理論。

書齋中的休憩空間

羅漢床(榻)、炕桌(案)、棋盤等家具組成休憩空間可以供主人休憩之用。由於占地面積較大,所以一般根據書齋空間與實際需要進行配置,通常安置在室內空間充足的大型書齋的後部隱蔽處。

休憩空間

以榻為中心的休憩單元的設計,在保留宋以前文人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很好地融入於明清書齋新的空間格局之中。它雖然不再處於書齋的核心區域,但所提供的休息功能卻為文人的書齋增添了閒適與安寧,使作為獨立形式存在的書齋空間更具完整性。

元明時期羅漢塌

清代老紅木炕桌

與正堂當中用「整堂」家具對稱擺設不同的是,書齋中的布置,最忌諱成套與對稱,坐具與几案講究高低錯落,各有不同的藝術化造型,這樣看起來隨意不拘束,且有富風雅情趣。

書齋中的休閒空間

琴幾、琴凳、香幾等家具組成休閒空間以供主人休閒娛樂之用。娛樂空間主要是根據主人喜好製備,非書房必要陳設品,由於占地面積小,靈活性與機動性強,通常臨窗隨意安置,或者擺放書案對面。

休閒空間

以琴幾為中心的「休閒區」是體現文人獨特生活方式與生活理想的特色空間,琴歷來是文人的鐘愛之物。撫琴可以怡情,文人書齋中經常會辟一處空間,設琴幾坐凳,配以香幾置爐焚香。

清代楠木琴幾

清代早期鐵力木琴凳

從這一意義上言,琴已經超越樂器本體而成了一種象徵理想的符號。故而「琴幾」功能空間的開闢更多的是為了寄託文人的理想。

書齋中的會客空間

為了與友人更好的交談,和陳設上的簡潔大方,會在書房之中另設一間小小的茶室,將茶具尤其是爐、炭等雜物儲放於此,隨時供主人與朋友一起品茗長談。

會客空間

以茶几為中心的「會談區」一方面滿足了文人會客待友、論詩評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成全了文人所特有的「茶」文化情結。文人書齋中,雖未能獨開一室做茶室,但卻有專為會客而辟得以茶几為中心的空間,突出了「茶」在書齋文化中的地位。

在書齋除了筆、墨、紙、硯外,還有許多輔助書寫工具以及裝飾物,如印泥、筆筒、墨匣、筆簾、筆架、筆擱、卷缸等,以及菖蒲、青苔、文竹、銅錢草、蘭花、梅樁、碗蓮等植物裝飾,方寸之間盡顯素雅之境。

梅樁

書房是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消遣和休憩的處所,一桌一椅一方幾,一窗一屏一天地,一燈一人一卷書,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書房的布置不在於精緻、不在於華麗,而在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情趣。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4/157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