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FBI靠臉部、車牌辨識抓衝擊國會事件關聯者 引隱私疑慮

今年1月6日國會大廈事件,促使聯邦調查局(FBI)啟動史上罕見大規模調查,目前已起訴逾300人;但調查中大量使用臉部、車牌識別技術,引發侵犯隱私的疑慮;此外,調查也凸顯在當今網絡科技發達時代,要隱匿自己的蹤跡及行動有多麼困難。

今年1月6日國會大廈事件,促使聯邦調查局(FBI)啟動史上罕見大規模調查,目前已起訴逾300人;但調查中大量使用臉部、車牌識別技術,引發侵犯隱私的疑慮;此外,調查也凸顯在當今網絡科技發達時代,要隱匿自己的蹤跡及行動有多麼困難。

華盛頓郵報」報導,通過審閱1000多頁文檔,顯示除證人之外,通過識別技術、社群網站和機定位等,民眾生活足跡幾乎無所遁形,也揭諸如FBI等執法單位的巨大權力。

面部識別,指探員通過軟體Clearview AI將暴動影像與駕照、社群網站等照片對比,進而尋覓嫌疑人。

車牌辨識則可尋覓車主行蹤,有案例其細緻度甚至可看到儀錶板上方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標語;由於遍布全國路燈、測速照相、收費站、警車的車牌辨識設備,僅Vigilant Systems一間承包商就有50億份車牌數據。

與識別技術搭配,FBI尋求超過900張搜索票,涵蓋了與民眾生活最密切、甚至離不開的網站及通信公司,包含臉書、Life360、Parler、Snapchat、抖音(TikTok)、推特,追蹤用戶發文。

FBI也搜索蘋果、AT&T、谷歌(Google)、T-Mobile、威瑞森(Verizon)等,以追蹤暴動當天,出現在國會大廈內的手機及其帳戶資訊,通過GPS、藍牙、WiFi連接等,其細緻度甚至及於大廈內的特定房間。

但這些技術也引發爭議;事實上,全國有超過十個城市禁止執法機關使用臉部識別,臉書及谷歌禁止Clearview AI使用其網站的照片,而車牌辨識也遭指違憲。

其次,由於部分技術不夠成熟,因為模糊的臉部或車牌影像,或是誤解社群網站貼文所指而「抓錯人」的疑慮也因此上升。

數字權提倡組織Fight for the Future領袖格爾(Evan Greer)就表示,這些技術固然可幫助抓到極惡之人,卻也可能扼殺言論自由,「當你看到技術用在你不喜歡的人身上時,請記得,這一切也可能發生在你支持的事情上」。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7/157782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