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程曉農:共產黨資本家消滅香港一國兩制

作者: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和中共改行資本主義,表面上互不相干,但其中的內在牽連卻值得梳理。中國龐大的國營企業系統從九七年起短短几年內多半私有化,這些企業絕大部分不曾落入港商、台商或外商之手,中共幹部月薪不過數百元,何能投資買下十來萬家大小國企?其奧秘在於,中共默許數百萬國企和地方政府幹部壓低企業資產價值,解僱上千萬員工,讓這些幹部用企業公款為他們私人收購自己管控的企業,於是一夜之間產生了一大批共產黨資本家。

香港一國兩制被中共逐步消蝕得徒有其名,中國國內有學界中人更議論,要重新定義一國兩制,建議高層為香港大陸化重新設一套說法。香港的一國兩制之所以無法維持,不僅是中共對港政策的惡變,亦與中共在大陸推動「一國兩制」即改行資本主義有關。因為大陸一旦改行資本主義,香港的經濟優勢必然逐漸弱化,而中共的經濟強盛則可預期。短期來看,香港因之經濟上得益良多;長期來看,中共改行資本主義,並非香港之福,實乃香港之禍,一旦中國經濟上實力增強,則遷就香港一國兩制之心也日益淡薄,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圖已窮,匕就現了。

於香港而言,中共之弱,在於其大陸實行的共產黨體制。政治上中共固然絕不鬆動專制,經濟上以往堅持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這種蘇聯模式註定讓中共的經濟疲弱不堪。九七香港回歸之時,港人多注目於香港新制;而大陸的共產黨經濟模式也恰在此時走到頭了,國營企業的全面嚴重虧損令國有銀行負債纍纍,金融系統有倒閉之虞,因此朱鎔基推行國有企業改革,經濟制度上改成資本主義。

經濟崛起改變中港關係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和中共改行資本主義,表面上互不相干,但其中的內在牽連卻值得梳理。中國龐大的國營企業系統從九七年起短短几年內多半私有化,這些企業絕大部分不曾落入港商、台商或外商之手,中共幹部月薪不過數百元,何能投資買下十來萬家大小國企?其奧秘在於,中共默許數百萬國企和地方政府幹部壓低企業資產價值,解僱上千萬員工,讓這些幹部用企業公款為他們私人收購自己管控的企業,於是一夜之間產生了一大批共產黨資本家。

形成這種共產黨資本家經營企業的私有制之後,中共又取消了從上到下管控經濟的計劃經濟制度,改行市場經濟。就這樣,中共的經濟制度在香港收回之後的幾年內悄悄地變成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私有制加市場經濟給中國經濟注入了活力,中國也因此獲得了加入WTO的資格,西方外企遂大舉進入,大陸迎來了一段經濟繁榮。

大陸的資本主義與香港天然自生的資本主義表面上相似,其中最大的不同是資本家的財源與身份不同。香港很多企業家及其先輩都是大陸共產之際逃到香港的,中共正是通過全面共產才得以建立其企業公有制和計劃經濟。而九七年之後的大陸國企私有化,則把共產的果實偷偷送給了共產黨資本家。中共的這種資本主義與香港不同,它屬於共產黨資本主義。「偷來的鑼鼓打不得」,所以中共到現在也絕口不提它20年前就完成了私有化,更不許媒體報導其中內幕,以免民間「秋後算帳」。而中共更大的擔心是,一旦它鬆動政治管控,共產黨資本主義的真相將動搖其統治。所以,大陸的經濟市場化不會導向民主化;相反,它讓中共得以依託新的經濟實力來增強其政治控制。

共產黨資本主義之下,中共一方面默許大批共產黨資本家移民香港,逐步掌控香港經濟;另一方面,其對香港大陸化的覬覦之心日盛,因為香港民眾對民主化的呼聲構成了對中共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的經濟崛起,實際上影響到香港的政治命運,一國兩制因此而亡。當初中英談判收回香港時,鄧小平恐怕也沒想到,中國經濟的崛起如此之快,而一國兩制又何其短命,他信口承諾的「五十年不變」,過了不到一半,就被悉數抹殺。

沒有九七年的大陸經濟改制,大陸就無法實現經濟繁榮,則香港的特殊地位或可不墜,而香港的政治民主化尚有些許空間;而大陸實行共產黨資本主義之後,中共剿滅任何民主訴求的意願便逐步上升到了改革開放以後的頂點。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14/158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