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正文

美奧運選手談抵制北京:讓選手參賽,把人權議題攤在聚光燈下

美奧運選手談抵制北京:讓選手參賽,把人權議題攤在聚光燈下

離北京冬奧開幕只剩不到10個月,北京最近開始緊鑼密鼓展開冬奧場館測試。與此同時,國際間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不減反增。作為奧運賽事重要組成的運動員又是如何看待抵制北京的呼聲?美國冬奧選手克萊爾·伊根對美國之音說,應該讓運動員參賽,以奧運為契機,把對中國人權的質疑放在聚光燈下。

曾代表美國隊出征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冬季兩項(Biathlon)選手克萊爾·伊根(Clare Egan),目前擔任國際冬季兩項聯盟(IBU)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伊根於今年三月成為最先獲得北京冬奧參賽資格的兩名美國選手之一,並在近三年內第二次奪得美國冬季兩項官方排名的榜首位置。

33歲的伊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雖已獲得參賽資格,但尚未決定是否出征北京冬奧。她表示會在接下來幾周內宣布決定。

伊根:人權是奧林匹克憲章的中心需由國際奧委會向主辦國施壓

伊根告訴美國之音,她是幾周前在新聞里看到美國國務院表示有意和盟友討論聯合抵制北京冬奧的可能,才開始注意到這股抵制聲浪。國務院和白宮之後紛紛表態說沒有在考慮抵制北京冬奧。

「我的大致理解是,這些呼聲背後的核心訴求是通過抵制冬奧對中共施加政治壓力,要求其在人權記錄方面做出改變,特別是那些被報導的針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和人權侵犯行為,」伊根說。

伊根表示,人權在《奧林匹克憲章》中占據中心位置,但向主辦國施加壓力以確保其遵守《奧林匹克憲章》是國際奧委會的職責,不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的運動員。

伊根認為,美國在1980年對莫斯科夏季奧運會的抵制經歷已經表明,「將年輕運動員作為政治棋子既起不到作用,也不公平,」伊根告訴美國之音,「對美國和其他任何國家來說,還有很多其他機制可被用來推進價值理念或某些政策,同時又避免讓運動員被迫成為政治棋子。」

面對國際人權團體和政治人物在抵制北京冬奧問題上的不斷施壓,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稱,國際奧委會不可能解決「連聯合國安理會、七國集團(G7)、二十國集團(G20)都沒法解決的問題」。巴赫堅持國際奧委會該保持「政治中立」,避免把奧林匹克政治化。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本·羅森(Ben Lowsen)上個月在《外交家》雜誌上撰文表示,沒有人要求國際奧委會解決問題,而是要求它注意到問題,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在文章中說:「保持沉默有助於施虐者,所以坐視不管是不可取的。世界是不能指望國際奧委會解決所有問題,但種族滅絕這個問題大到不容忽視。」

伊根對國際奧委會的這一態度也不以為然。

「歸根結底,國際奧委會有責任將奧運主辦權授予遵守《奧林匹克憲章》的國家,這是第一點,」伊根說。她表示,由於奧運會的申辦競標總是提前很多時間進行,所以拿到主辦權的國家若在某個時候出現違背聯合國《國際人權憲章》和《奧林匹克憲章》的問題時,國際奧委會有責任採取強硬立場,向主辦國施壓,要求其做出改變。

伊根告訴美國之音:「國際奧委會權力很大,所以我希望它能做到這一點。我不認為這樣做就是把事情政治化,這是他們的責任。他們是國際奧委會,執行《奧林匹克憲章》就是他們的工作。」

「底線是,國際奧委會有責任確保當他們把能帶來數十億美元收入、讓主辦國和東道主社區光彩四射的賽事獎勵給某個國家時,他們考慮了背後的政治意涵。國際奧委會假裝他們應該遠離政治,這是非常荒謬的,」伊根說。

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正獲得越來越多支持

伊根強調,國際奧委會有責任確保主辦國符合《奧運憲章》中的人權訴求。此外,她認為「可能有一定空間讓政府官員進行抵制」。

「通常都會有各國政府的重要官員出席奧運會,如果他們不在場的話,那將是一種強烈的信號,」伊根告訴美國之音。

目前,這種通過政府官員拒絕出席的「外交抵制」正得到越來越多人權團體和政治人物的支持。

曾幫助組織美國鹽湖城冬奧會的聯邦參議員羅姆尼上個月在《紐約時報》發文表示,考慮到更換奧運地點已經為時太晚,對北京冬奧進行經濟和外交抵制是最有效的辦法,通過「一種能傷害中共,而不是傷害我國運動員的方式來展示我們對中國惡行的譴責。」

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上個月進行的一次民調結果顯示,美國民眾在是否抵制北京冬奧的問題上意見幾乎對半分裂:一半美國人(49%)支持抵制,近一半美國人(46%)表示反對。

但迄今為止,美國的運動員團體在抵制北京冬奧的問題似乎意見比較一致:抵制不起作用,也對運動員不公平。

過往的抵制給運動員帶來的影響

去年7月,正值美國因蘇聯入侵阿富汗抵制1980年莫斯科夏奧會40周年,《華盛頓郵報》採訪數名當時因抵制決定而失去奪金機會的美國運動員。

"我們是無辜的受害者...他們怎麼能把我們捲入這場衝突呢?我們當時所有人都沒法理解這種做法,」當時的美國職業女籃選手卡羅爾·布拉澤喬斯基(Carol Blazejowski)對《華盛頓郵報》說。

「不覺得我們當時抵制奧運解決了任何問題,」美國史上首位入選奧林匹克體操國家隊的非裔運動員羅恩·蓋勒莫(Ron Galimore)對《華盛頓郵報》說。

1980年在美國紐約州舉辦的寧靜湖(Placid Lake)冬奧會並不寧靜。當時美蘇冷戰仍在持續,蘇聯剛剛入侵阿富汗不久。美國奧委會那年2月初宣布抵制幾個月後在莫斯科舉行的夏季奧運會。但也在那個月,一群美國大學生組成的美國男子冰球國家隊將在冬奧會上對戰已取得男子冰球冬奧四連冠的蘇聯國家隊。美國隊最後出乎意料贏下比賽,創下了至今仍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冰上奇蹟」。

那場比賽中打進位勝球的美國隊隊長麥克·埃魯齊奧內(Mike Eruzione)今年三月在《今日美國》上刊文反對美國抵制冬奧。他在文中回憶美國抵制莫斯科夏奧會的經歷,嘆息數百名美國運動員苦練數十載之後錯失原已盡在咫尺的奧運奪金夢想。

「記住,就像當時並不是美國隊選擇在寧靜湖舉辦1980冬奧會,現在正為明年冬奧會訓練的運動員們也沒有選擇把北京作為舉辦地。同樣,1980年夏奧會的同行們也沒有選擇莫斯科。但當政府推動抵制時,他們沒有發言權,」埃魯奇奧內在文中說。

他認為,美國該讓自己最優秀的運動員們身穿同一件戰袍前去爭金奪銀,在中國土地上打敗中國。

「當我的溜冰鞋落到冰上時,我知道美國在我們身後,」埃魯奇奧內在《今日美國》的文章中說,「每一位奧運選手都會感受到這種自豪感,這也是奧運會的特別之處。這是我們整個國家都支持同一件球衣的唯一體育賽事。」

埃魯奇奧內表示,「冰上奇蹟」發生時,人們評論說是一群業餘冰球運動員擊敗了一支政府支持的職業蘇聯冰球隊。他由此特別指出,許多美國運動員至今也都是在自己的資源和教練的支持下,自己進行訓練。而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往往都是在政府的資助甚至是強迫下訓練。

「美國運動員站在領獎台上贏得獎牌和勝利,不是因為政府要求這樣做,而是因為一個運動員渴望這樣做。這就是『冰上奇蹟』對我和許多人的意義所在,」埃魯奇奧內表示,這是美國能通過奧運平台向世界傳達的最有意義的信息,「我敦促大家給今天的奧運選手一個創造類似奇蹟的機會。」

伊根:以奧運為契機,把人權問題放在聚光燈下

有可能參加明年冬奧的伊根也認為,奧運會是運動員們向世界傳遞信息的有力平台。

「你覺得對運動員來說,哪種方式更有效?呆在家中,拒絕利用這一最具全球性的舞台發聲的機會?還是登上世界舞台,拿出最出色的表現,把聚光燈下的自己作為平台去推動對自己來說有重要意義的議題,不管是具體某個人權議題,還是其他議題,」伊根對美國之音說:「我的建議是,參加奧運會,並讓運動員有機會在奧運會上表達自己的聲音,這對運動員來說更有效。」

伊根回憶20歲的自己觀看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時的心情,她說當時完全被前所未見的盛大場面所震撼。她表示毫不懷疑2022年冬奧會的開幕式也將是同樣精美的場面。

「而風險就是,一邊進行了美麗的開幕式,完美的體育賽事等等;另一方面,被報導的那些針對維吾爾人的人權侵害行為被遮掩起來。這就是風險,」伊根對美國之音說,「所以,對每一個與奧運會相關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是,大家不該忽略那另一面,不該讓奧運盛況遮蔽那另一面。我們需要以奧運為契機,把那些事情放在聚光燈下,努力為那些受害者改善現狀」。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17/158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