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物流巨頭順豐控股一季度虧損9.89億元

中共病毒」疫情期間,北京的一名京東員工正在整理快遞。

周四晚間,中國物流巨頭順豐控股公布的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季虧損9.89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盈利9.07億元,一季度業績同比暴跌209%。

據一季報數據,順豐營業成本大幅增長40.44%至395.67億元,而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由正轉負。

順豐控股此前預計一季度虧損9億元-11億元,因公司業務量增速迅猛導致「速運多環節出現產能瓶頸」,公司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增加臨時資源投入以承接增量,致使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成本承壓。

4月9日,在順豐控股隨後召開的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衛就今年一季度業績預計虧損致歉。

與王衛道歉相對應的,是「1單只要8毛錢」的極兔速遞熱度躥升。4月9日,因「低價傾銷」,極兔速遞、百世快遞被義烏郵政管理局整治。

陸媒《新浪財經》4月23日報導,梳理歷史財報發現,「通達系」中,申通、韻達的單票收入從2020年伊始就開始滑坡,而圓通單票收入自2017年就開始持續走低,中通則是自2018年三季度開始出現「單票價格下浮」,這就是說,價格戰從未遠離過快遞業。

極兔速遞自2020年3月入局後,各家價格比拼的勢頭有增無減。以2021年3月數據為例,當月韻達的單票收入為2.19元,同比降13.44%;申通單票收入2.25元,同比降27.65%;圓通單票收入2.25元,同比降11.03%。中通方面,去年二季度單票收入為1.29元,同比下降20.9%;去年全年降幅為20.1%。

報導稱,如果說價格戰帶來的只是一時「失血」,而供應鏈物流或才是決定順豐未來的關鍵。

自2018年以來,順豐大舉通過併購等方式完善供應鏈業務網絡。2018年10月,順豐以55億元人民幣100%收購德國物流巨頭DeutschePost DHL Group(「DHL」)在中國的供應鏈業務,成立「順豐敦豪供應鏈中國」,成為其正式入局供應鏈市場的標誌。

同一年,順豐還收購冷鏈供應商夏暉香港75%的股權,並與後者成立合資公司;此外,順豐還與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打造「基於供應鏈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

2019年,在獲得順豐1億美元融資後,國際貨代公司Flexport與順豐宣布共同推出綜合物流解決方案,聲稱要「實現高效的供應鏈管理」;2021年,順豐又宣布投入175.55億元元收購嘉里物流51.8%股份,「打造全球自主可控供應鏈能力」。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順豐成為「獨立第三方行業解決方案的數據科技服務公司」。

然而,通過梳理順豐最近四個月的經營簡報可以看到,速運物流業務單月營收規模均在百億級以上,而供應鏈業務仍未突破十億關口。相較於速運物流業務,供應鏈業務要想撐起公司的「半壁江山」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順豐依然是「前途未卜」。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4/158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