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四川桃坪羌寨:古羌神韻,神秘的「東方古堡」

在四川的西北部,聚居著一個叫做「羌」的民族,3000多年前殷商時代甲骨文中記載的中國最古老的部族!

《說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羌,屬他稱,即當時中原部落對西部遊牧民族的泛稱。

東周時期,西北的羌人迫於秦國的壓力,進行了大規模、遠距離的遷徙。宋代以後,南遷的羌人和西山諸羌,一部分發展為現在的羌族,保留了羌的族稱。

氐羌族群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他們有不同的語言、服飾、習俗等,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方式。

桃坪歷史悠久,據史料記截,寨子始建於公元前111年,西漢時即在此設廣柔縣,桃坪作為縣轄隘口和防禦重區便已存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神秘的「東方古堡」

桃坪羌寨,位於理縣雜谷腦河畔桃坪鄉,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至今仍然保持著古樸風情的原始羌族村寨。

羌族的先民們尚武,村寨大建於險要的地勢,或依山勢,居高易守;或於河溪岸坡,據險而抗敵。在動盪好戰的年代,安全是首要的。

從建立之初,就被賦予了關隘要塞的軍事功能。羌族利用高聳的碉樓,觀察四周敵情,利用羌寨的多層次、多空間,建立獨有的防禦體系,並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脈絡流傳至今。

桃坪羌寨,羌語「契子」,依山傍水,土沃水豐,人傑地靈,岷江支流雜谷腦河自村而過。它是羌族建築群落的典型代表,寨內一片黃褐色的石屋,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坡上壘,其間碉堡林立,被稱為最神秘的「東方古堡」。

寨子是石碉與民居合二為一的建築群,碉樓為每個羌寨必有的建築,碉樓和碉房在第二層通過木結構連接起來,形成碉房合一的整體。

巨大碉樓雄渾挺拔,高高低低,從數米到數十米,建築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為料,有的僅用土木。各層四方開有射擊窗口,頂樓的鐘孔是作為傳遞消息用的。

桃坪羌寨一反傳統古城設東、西、南、北四門的建築形式,築成了以高碉為中心的放射狀8個出入口。而8個出入口又以13個甬道織成四通八達的路網。

牆體和牆體之間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於是有了無數暗道。寨內人進出自如,而外來人卻如入迷宮,非本寨人指引,不可通行。

桃坪羌寨的選址不僅依賴了後面的大山,而且還充分利用了面前的河流。兩河交匯處形成的這片平整的階地,在峽谷地帶較為罕見,是建造大面積村寨的理想之選。

而沖積扇大多分布於山前,在它的下面,往往都蘊含著豐富而穩定的地下水資源。桃坪羌寨之所以可以修建出四通八達的地下水網,與這裡豐富而穩定的地下水資源息息相關。

古堡內的地下供水系統獨一無二,從高山上引來的泉水,經暗溝流至每家每戶。寨內的地底下,挖掘了眾多的引水暗渠,上蓋石板和土,一定距離間,留有活動石板,揭開即可取水。

作為消防設施,一旦有戰事,還是避免敵人斷水和逃生的暗道。地下水網既可調節室內溫度,淨化空氣,是名符其實的「綠色空調」。

桃坪羌寨古民居房間寬闊、樑柱縱橫,底層圈養牲畜和堆放農具,中間一層住人,最高一層稱為「罩樓」,用於堆放糧食和雜物,房頂平台用於打青稞、曬糧食。

房頂壘有「小塔」,小塔上擺放白石,為羌人供奉的白石神。房頂互相連接,便於在敵人侵犯時互相支援。桃坪羌寨古民居的建築藝術充分體現了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傳統習俗。

桃坪羌寨罕有的軍事防禦體系,歷經三次7級以上大地震不倒,堪稱奇蹟,是古代軍事防禦史的典型範例。完善的地下水網、四通八達的通道和碉樓合一的迷宮式建築藝術,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活化石」。

桃坪羌寨濃縮了羌族千年歷史,仍完整保留古羌神韻,古樸濃郁的民風民俗、天然地道的羌族刺秀和奔放的羌族歌舞,展示著古樸迷離的羌族歷史。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古建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9/158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