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 承認經濟基礎不穩

近期,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相當「亮眼」,但經不起外界推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周五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經濟問題。此次會議上的一些提法值得關注。

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經不起推敲

據中共官媒《新華社》消息,周五(4月30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稱,「要辯證看待一季度經濟數據,當前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

中共此處使用「辯證」一詞,值得關注。

4月16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為1992年有季度GDP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分析人士指出,18.3%的超高增速背景是去年(2020年)一季度同比負成長6.8%的超低基數,由於中共病毒疫情大流行,當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大部分地區經濟停擺。

滙豐(HSBC)駐香港的經濟學家估計,剔除去年低比較基對統計的扭曲影響,今年第一季度的基本GDP同比增幅約為5.4%,仍然低於中共病毒疫情前約6%的趨勢水平。該行預計,未來幾個月經濟仍無法全速運行。

路透引述經濟學者觀點報導稱,中國經濟兩年平圴增幅只有5%,仍低於中共官方定下的長期目標,再加上出口增長未必能持續,中國經濟前景不能過分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4月16日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環比僅增長0.6%,增幅低於去年第四季度的2.6%。

對於經濟學家而言,環比數據比同比更說明問題。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分析師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4月16日的分析報告中表示,與去年中共病毒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相比,一季度的同比增長數據可比性較差,而將重點放在季節性調整的季度與季度變化上更有意義。

知名中國政經觀察人士王劍指出,環比顯示的是經濟運行的趨勢,季度環比只有0.6%,說明中國經濟增速在放慢,修復速度放緩。

中共統計局也承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

習近平「深化供給側改革」成為中國經濟的「堵點」

中共政治局會議還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堵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2015年11月在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的一個經濟政策,內容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以及降低賦稅,關閉煤炭、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工廠,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和補貼。

據《紐約時報》2016年3月6日一篇分析文章,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習近平的供給側方案雖然承諾讓市場自由化,但還是加大了國家的控制,方案比所需要的東西還差得很遠。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朱寧表示,「為了讓政府更多地步入市場的軌道,就需要迴避干預」,「但是,這正是他們一直沒有做的事情。」

許多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並不相信中共政府會願意減弱自己的權力,習近平對國有部門的改造、培育市場力量的進展斷斷續續、極不均勻,反映出他不願意放棄國家的控制。

目前,習近平通過對馬雲旗下商業帝國的整治,正在發展成針對整個民營企業的政治運動。

《美國之音》4月15日以「商業環境政治化中國可能在砸自己的鍋」為標題報導稱,中共政府正試圖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控制。

「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的共同作者傅立澤·霍伊(Fraser Howie)指出,民營企業在中國經商面臨真正的政治風險。

霍伊指出,中共制定遊戲規則的隨意性是在中國經商的最大問題,中共的政策一直隨著政治氛圍變化,五年前被廣泛認同的發展模式,到現在可能要遭到禁止。

資深創投人士、藍濤亞洲的總裁黃齊元認為,中共最主要的是希望民營企業要聽話。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哈夫鮑爾表示,「來自北京的信息是,任何公司都不能挑戰政府的規則,尤其是大公司。」

浙江大學社會學學者陸鎮寧則認為,中共對民營科技巨頭的整治,是為大型民企的國有化作準備。

康納爾大學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艾斯沃·普拉薩德(Eswar Prasad)4月29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中共政府對馬雲及其金融帝國的重拳出擊,嚇壞了投資者,這讓習近平鼓勵私營企業和創新的承諾瞬間變成了空話。

普拉薩德指出,馬雲的倒下和螞蟻集團事件,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它可能標誌著中國金融市場自由化實驗的滅亡,標誌著政府干預的回歸和中國的營商環境對投資者越來越不利的趨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1/158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