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帶親戚旅遊第一天,我累到人沒了」

假期里,如果在景點看到五六個大爺大媽、跟在一個年輕人後面走的情形。

別誤會,那個身上掛了三四個水瓶、面如土色的年輕人,並不是什麼高端私人團的精英導遊。

他或許只是一位,被抓來領著長輩旅遊的「壯丁」。

車票、酒店、攻略、景點、導航、餐飲、購物……沒有他們不能做的,只有長輩們沒想到的。

這幾乎可以被歸類為旅遊界的特殊工種。

在被譽為「花學」的旅遊綜藝《花少》第二季中,井柏然當導遊,曾經歷團員吵架、幹活沒人幫忙、住宿分配爭執等多項難題。

而帶長輩出遊的年輕人,個個是民間井柏然。

01

領著長輩旅遊,重點不在旅遊,而在「領著長輩」

可能是某個節假日前,父母一段60秒語音發過來,告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假期一起出門玩嗎,你大姨/伯伯也去,你有空做個攻略吧。

同行長輩,從親戚,到媽媽的廣場舞友、爸爸的牌友釣友不等。

也可能是某個加班的夜晚,外地上班或上學的你被告知:

「某某要到你那玩一下呀,你接待接待嘛。

簡而言之,給爸媽及其親朋好友,當個導遊。

當事人的思緒,此時往往會很複雜。

一方面,內心深處的責任心激烈涌動。

想想現在各種景點預約、搶票、攻略對長輩們來說的確不簡單。

他們或許真的需要年輕人領著、到處看看,不至於被劣質旅行團、黑心景點坑騙。

另一方面,旅遊是出了名的人性角逐、無聲歷練。

更別說,這種長輩「委派」的導遊任務,往往從一開始就暗潮洶湧。

杭州工作的大江,一名專業「家族導航員」。

走過5次斷橋,旅遊App里有3次西溪濕地門票的訂單記錄。

站在蘇堤上向親戚介紹雷峰塔歷史時,身後總會有幾個遊人悄悄靠近,以為自己在蹭旅行團導遊的景點介紹。

無他,唯嘴熟爾。

在他眼裡,家庭群里一連串冒著紅點的語音,就像是多年前,小學成績單上用紅筆勾勒的分數。

沒有一對父母能拒絕,在家長會上「漫不經心」地打開高分成績單,接受周圍家長几句客套奉承的誘惑。

「給外公背個圓周率吧,我們馬上要突破兩千大關了」

旅遊,則是一種變相的成績單。

少年時期秀成績,成人時期秀成熟,把一趟旅行安排的妥妥帖帖,無疑是展現自家閨女兒子、長大成人的標誌。

「我家孩子,學習都不怎麼需要管的。」

「我家孩子,大大小小的事都處理可好了。」

你看,一脈相承。

主動被動、自願非自願,在這是分不清的。

覺得帶長輩旅遊會玩不開,擔心太累是真的;出於人情世故又或是責任感,認為需要去承擔也是真的。

不論心理鬥爭如何糾纏,面子薄的年輕人最終還是接下了這份任務。

據我觀察,處於這類困境的朋友大多年紀不大,二十歲左右。

正處於精力旺盛、還沒組建家庭、能使喚得動的「黃金期」,介於乖學生與冷漠成年人的階段間。

再加上90後95後普遍社恐,連拒絕,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命運的齒輪,由此開始轉動。

旅行當中最怕「隨便」的人。

但不好意思,長輩們或礙於面子,或的確沒什麼想法,大多會慈祥地告訴你:

「隨便,我們都可以。」

隨便隨便,隨哪個檔次的便?

這往往會令內心不夠強大的「旅遊壯丁」們,訂票的手微微顫抖。

某一瞬間,會覺得自己就像《甄嬛傳》裡的內務總管。

隱約地察覺,訂什麼酒店、把預算控制在什麼價位、景點有什麼偏好都是一門學問,不亞於內務府給各宮娘娘分月例。

社畜閆一就在第五次聽到同游的阿姨吐槽飯菜普通時,並教育自己「年輕人不能束手束腳」時,手指腳趾都狠狠蜷縮了一下。

礙於晚輩身份不好反駁,只好在心裡吶喊:

「有本事下次叫你兒子來當導遊啊。」

02

旅行乍一看是遊山玩水,可在多人旅行中,最大的難關依舊是人際關係、是人情矛盾。

「帶長輩旅遊」這一工種的複雜之處便在於,說是同伴,卻要承擔導遊、攝影、翻譯等種種責任。

說是導遊,大家卻又不是簡單的僱傭關係,矛盾與意見沒法敞開了說。

家族出遊,十多人,大伯要求給小孩準備兒童餐,姨夫表示不願吃大家預訂的特色菜,舅媽嫌酒店衛生間太小想換房間。

這時候,誰的需求優先?

有時大家會期待著,輩分最高或年紀最大的那位,出來做個決策。

可更多時候,大哥大或大姐大也只是嘴上打個不痛不癢的圓場,場面繼續僵持。

再加上晚輩與長輩的身份,年輕朋友們在「服務」上可能要比導遊還盡心盡力,同時也更累。

畢竟出遊的人一多,連指揮都成問題。

一會兒你往東,一會兒他往西,大家都是成年人、也不好嚴厲規定就在原地不許動。

一群人七嘴八舌起來,誰也聽不見誰。

大家往往壓力很大,又得當無情付款機,又得當全能導航儀。

一不留神,就背負上不小的心理壓力,生怕長輩不滿意。

在倫敦留學的阿靜,從來沒想過,自己口語水平突飛猛進的機會,是帶一堆來旅遊的親戚去購物、與導購瘋狂交涉。

包要什麼材質、什麼花色,衣服要哪種領子、哪種剪裁,香水要哪種香調、哪個系列。

大量專業詞彙都得現查現說,一直逛到了夜裡九點,住在倫敦郊區的阿靜還不好意思提出自己得回去了。

擔心「照顧不周」「丟了面子」

與此相對應的是,被挑剔「安排不周」時,當事人往往有種心血沒被理解的委屈。

辦公室里幹練的祁姐,自己大學時差點被來旅遊的姑姑氣哭。

她盤算好了一天的景點,不少自己也沒去過,以為能來場舒心的家庭出遊。

結果第一天夜裡,姑姑開始對第二天安排的行程挑來挑去,這也不想去、那也不想去,「怎麼沒安排去xxx景點啊?」

當時祁姐的淚水就到眼眶了,還好祁媽和女兒站在統一戰線上,懟了回去。

這種家庭出遊,要是爸媽也開始附和指責,當事人的心態得崩的徹徹底底。

東哥開始工作時,他找了個裝潢典雅、自認為有點檔次的菜館,給來旅遊的父母及其朋友請客接風。

幾個月後,爸媽突然提起這茬,說「東東那次的飯是吃的有點寒磣」。

東哥反應如圖所示——

哪裡是旅遊,這明明是來來來、讓社會給年輕人上堂課。

東哥忍不住地想,這種糾來纏去的旅遊到底為了什麼呢。

為了給平淡無奇、得過且過的人際生活,扔幾串炮仗嗎?

03

哪怕沒有複雜的人情瓜葛,在旅行中,長輩晚輩之間的步調也很難一致。

不同代際的旅遊偏好,往往不一樣。

那些年輕人看不上的遊客打卡專用、寫著紅色毛筆大字的石碑。

長輩們偏要排隊十分鐘,上前留下自己與「禪」「天涯海角」「鍾靈毓秀」的親密合影。

你想著找個小眾景區,閒庭信步地逛一逛;長輩們卻樂意擠在故宮太和殿下,數一數廣場上有多少個導遊小旗子、多少個旅遊團。

讀者小宮帶著幾個姨婆,坐擺渡車去一個自然景區,好山好水還有小動物。

車開到山頂,小宮滿心期待著慢慢下山、親近大自然。

結果姨婆們對山頂上的高空彈跳更感興趣,準確地說,是對高空彈跳的人感興趣。

姨婆們諄諄善誘,同要蹦的人嘮嗑加油打氣。

最後那些人全部鼓起勇氣跳了下去,心滿意足的姨婆們,帶著一臉懵逼的小宮快樂地坐擺渡車下山。

@大連老濕王博文

年輕人想逛的美術館、藝術展、網紅小店,在長輩眼裡「一點意思也沒有」。

而長輩們熱衷的景區演出、幾面鏡子拼成的「天空之境」、仿古商業街,年輕人也未必感興趣。

更別提體力、精力上的差異。

要麼長輩容易累,晚上絕對無法逛景點,白天也得走走歇歇。

要麼年輕人更虛,從泰山頂走到半山腰早已兩股顫顫,長輩們談笑風生。

?旅遊,和親近、不必客氣的人一起玩才快樂,這說法的確沒錯。

可就像前文提及的,領著長輩出門玩,在現實生活中很可能是一個難以拒絕的要求。

或出於晚輩長輩之間天然的關係不對等,難以拒絕。

或出於人情世故上的考量,怕拒絕後,會讓父母難堪。

有時你只能妥協接受、給自己做好心理預期,這趟旅行,註定不會像和同齡人出行那般自在。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糾纏的心態反而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特有的表現。

18歲前,大多數人習慣於依賴父母;

30歲後,不用提,人們也會習慣承擔起照顧長輩的責任。

20歲左右的年輕人,恰好處在由被保護、到保護者的責任交接期。

既意識到,回應長輩的一些期待、帶他們在身體不錯的年紀多看看世界,是需要去面對的責任。

但又受制於自身的稚嫩,不懂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預期落空時大受挫折。

如果遇上有些煩人、挑刺的長輩,實在不願當這次導遊,想找個體面、不冒犯人的拒絕方法。

這有一個Vista井柏然的珍藏秘訣,破財免災。

首先需要渲染,自己的工作實在太忙、脫不開身,一離開公司利益、個人利益都會損失的慘狀。

再主動提出幫忙付錢訂景點、訂餐館。

既給了父母一個台階下,「哎呀孩子工作忙,正在事業上升期」這種話說起來還有點凡爾賽。

又算是主動安撫了長輩,不至於太冷漠,還規避了長輩們下次再來的可能性。

大多數中國長輩,不會好意思讓二十左右的晚輩太破費。

奮鬥吧,壯丁們。

願你們這次五一假期風平浪靜。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Vista看天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4/158852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