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博士生發現部分海蛞蝓在進行生物自割後,竟能將包含心臟在內的軀體部分完全長回來。圖為相模多角海蛞蝓。(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產經新聞》5日報導,日本奈良女子大學博士生三藤清香先前發現,部分海蛞蝓在進行與蜥蜴斷尾求生類似的生物自割(autotomy)行為後,竟然能單單以頭部展開再生,將包含心臟在內的軀體部分完全長回來,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大規模生物自割再生現象。
報導指出,就讀奈良女子大學人類文化綜合科學研究所的三藤清香,2018年8月發現研究室內用於進行生態研究的一隻邊緣平鰓海蛞蝓(Elysia marginata),將頭和軀體自行分離。結果擁有心臟的軀體部分繼續存活了約3至4個月,但沒有進行頭部的再生;反而是頭部自行將包含心臟在內的所有軀體都長了回來。
對此感到非常驚訝的三藤清香和指導教授游佐陽一,決定仔細觀察海蛞蝓族群的生態。結果發現,原本就飼養在研究室中的5隻、以及1隻自野外採集來的邊緣平鰓海蛞蝓出現自割行為,其中有些確實是從頭部開始再生,且大約只花了3個禮拜,軀體部分的再生便幾乎完成了。
另外還有3隻深緣海天牛(Elysia atroviridis)出現自割行為,其中2隻完成再生。根據觀察,出現自割行為的深緣海天牛都被小型甲殼類生物寄生,因此推測其行為目的並非逃避捕食,而是用於擺脫遭寄生的狀態。
至於為何能夠自缺少心臟的頭部再生,三藤清香推測,應是由於這兩種海蛞蝓自所食的海藻中攝取葉綠體,讓剩下的頭部能從光合作用獲得能量,進而完成軀體的再生。
以此發現寫成的論文3月已被刊登於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並獲得相當不錯的海外反響,讓三藤清香十分開心。她認為,若能確實解開海蛞蝓的再生之謎,或許能應用於再生醫療(Regenerative medicine)等領域上,目前仍熱心地進行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