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太平洋下1500米地殼 科學家驚見「外星物質」

澳洲國立大學科學家在太平洋下1500米的地殼中採樣,分析後驚見「外星物質」,竟是「鐵同位素-60」,由於它的半衰期非常短,幾乎一眨眼就會錯過,研究團隊認為這代表地球受到鄰近超新星爆炸的影響。

綜合外媒報導,這份發布在《科學》期刊上的新研究指出,地球上的元素經過長時間推移,按照常理,應該早已衰變成較為穩定的形式留存下來,不過,在太平洋下1500米的地殼中的岩石樣本,竟然發現「鐵同位素-60」,這在地球上是極為罕見的元素,可能是地球受到外來力量影響的證據。

研究團隊解釋,原子的形成需要巨大能量,能造成這一現象的已知因素,包含超新星爆炸或中子星合併,這兩種情況產生的巨大能量能夠促進原子的形成,在漫長的宇宙歷史中,大量的恆星爆炸使鈾、鐵、金等元素,如同塵埃般散落至整個銀河系,因此,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是可以料想有機會「吸收」這些物質。

但是,「鐵同位素-60」這樣的物質,在衰變成鎳之前,半衰期相較於其他元素僅有短短260萬年,在地球上是屬於半衰期極短的同位素之一,意味著宇宙向地球「輸出」較新的鐵元素,在月球上也有發現過「鐵同位素-60」,團隊指出,研究它的最好方式,就是比對它與其他同位素的演進過程。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六度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15/159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