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一度是境內外投資人追捧的對象,如今卻成為最令人頭疼的企業之一。有消息人士稱,中共政府正在對華融制定重組方案,根據該方案,海內外債券持有人將承擔重大損失。華融所欠外國和國內投資者的債務超過400億美元。
《紐約時報》18日報導,兩名了解政府計劃的知情人士說,中共政府對華融的重組計劃目前尚在初期階段,未敲定全面重組華融業務的時間表。對華融進行重組後形成的新主體,政府很可能會注入一些資金,但並不打算通過注資兌付全部債券,以打破對境內外債券投資人本金的剛性兌付,阻止人們投資風險較高的中國公司。
報導稱,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核心部分,華融與少數幾家倒閉的小型銀行和國有企業不同,被一些人認為是「大到不能倒」。
華融誕生於20年前,在中國四家「壞帳銀行」中,華融是最大的一家,通過為能源、保險、房地產等領域的公司融資擴大了經營版圖。華融利用從國有銀行獲得的低息貸款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交易,並利用其國際部門從外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其所欠外國投資者的資金超過200億美元。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中國經濟研究部主管胡偉俊(Larry Hu)表示,現在進行大規模的企業重組已經太晚了。
他說,「華融已經大到不能倒了。它不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問題本身。」
北京清華大學副教授黃張凱說,「監管機構和投資者都在玩懦夫博弈」,「監管機構在說,金融體系將進行一些嚴肅的改革。投資者在說:『我敢打賭,你沒有勇氣讓這種違約發生,因為這將帶來危機。』」
黃張凱表示,中共政府紓困所產生的錯誤的安全感,導致了一種類似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美國的環境,當時投資者在押注時認為自己是安全的。
紐約時報報導認為,中共政府最新計劃可能會擾亂中國企業債券市場。上個月,隨著焦慮的投資者開始考慮可能的傳染效應,中國企業的整體市場開始出現波動。
中國公司欠外國投資者近5000億美元貸款。華融的違約可能導致一些國際債券持有人出售其持有的中國國有企業債券,並使中國企業更難從外國投資者那裡借錢,而外國投資者是中國企業的一個關鍵融資來源。
對華融籌集新資金能力的擔憂,兩家評級機構已經將華融列入「觀察」通知,這意味著華融的債務可能被降級,令公司的舉債成本更高。
諮詢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中國研究主管洛根·賴特(Logan Wright)說,應對這類事件沒有既定的對策。他認為,中共監管機構面臨的挑戰是,既要兌現清理金融體系的承諾,又要防止可能出現的崩潰。
彭博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華融已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達成融資協議,可確保其至少在8月底前都能足額償還到期債券。但從債券的市場走勢看,中共金融監管機構針對華融短期流動性的協調,遠不足以打消市場對於公司長期債務償付前景的憂慮。
周二午後,中國其它大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美元債利差走闊,彭博數據顯示,截至5月18日16:08,中國信達旗下票息3%,2031年到期的美元債利差較周一走闊約22個基點;中國東方旗下票息2.75%,2030年到期的美元債利差走闊逾5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