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曈小曈:躺平的誤區

作者:

[我們頭上沒有國王,讓各人自己支配自己—-塞涅卡]

從站立到躺下,這叫做躺平。

如果一個人因為買不起房而抑制買房的欲望,如果一個人因為沒有房子而抑制生育的願望,那不叫躺平,而是沒有選擇權。

如果你面對生活的壓力,突然充滿著無意義的失落,不再為了那些「宏大詞彙」雞血沸騰,不再確定「勤勞就能致富」,不再堅信「付出就有回報」,不再渴求「世俗的成功」,那麼恭喜,這樣的躺平,是新人生的開始。

最簡單的躺平思考,就是假設你還有一個月的壽命,那會怎麼過?事實上,人生就是一場冒險,每個人都不知道意外何時到來。

不知死,焉知生。

生命與時間

很多人號稱熱愛生命,但他們卻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時間。

很多人不想工作,渴望擁有大量閒暇。他們認為退隱在家,儘量擺脫雜務,不管閒事,遠離人群,會更加輕鬆自在。哪知道隨著時間流逝,心境越發沉重,頹唐。

有些人自稱躺平,但是每天一打遊戲就是大半天,每天一刷短視頻就是幾個小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所謂的躺平,放棄了對自身的全部要求,正在接近死亡。

人的死亡不是一次性的,是個持續的過程,是一點一點死掉的。先死掉的是夢想,然後是激情、胃口和睡眠,最後才是呼吸。

如何安排好時間,這是需要培養的一種能力。而如何安排大量時間,更需要靈魂的指引。如果不讓思想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不加指引、無所拘束,人生就會漫無目的地迷失在幻象的曠野中。

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極大痛苦。

怎麼解決,需要尋找存在感。

人生的意義

人生有沒有意義?

這是個特別好的問題。

如果人生沒有意義,那我們就從來不會發現它沒有意義。所以,當一個人開始問人生的意義,人生就開始有意義了。

意義是無形的,看不見、見不到、摸不著,只存在思想里。所以,關於意義的問題,只能獨處的時候和自己交流。

如果一個人必須依靠他人或群體賦予人生的意義,那麼他的存在不過是其他人的意義,自身並沒有意義。

當人尋求自我的意義,就脫離了生存,走向生活。可惜的是,太多人從小缺乏這一課。因為關注孩子成績吃喝玩樂的父母很多,能夠和孩子交流意義的父母親卻是寥寥。

買學區房上好學校找好工作,最後都是為了掙錢。掙錢無可厚非,我們要努力掙錢,但掙錢不是目的。

讓他處於曠野,四周草木皆兵。

—-賀拉斯

財務與自由

生活中經常聽到一個詞:財務自由。大意是,人需要有財富,才可能有自由。真的嗎?

問題:財富能帶來自由嗎?

財富確實能讓我們有更多選擇,但是否帶來自由,這個未必。因為財富是工具,用得好是自由,用不好是枷鎖。

問題:自由是從財富中來,還是財富從自由中來?

這明顯是個公共問題,請自行判斷。

困境:我們都期望多的掙點錢,這樣可以多一些選擇。但是暴富的方法,都寫在刑法里。快速致富的過程,很可能以自由為代價。

如果想安心地掙錢花錢,需要的是核心競爭力。我師傅早就說了,老天爺愛笨小孩,每天堅持一小時,二年後你就厲害了。可惜,我堅持不下來。

看來,自由就是自由,哪來的財務自由。

聰明與愚蠢

懶惰和貪婪,是每個人的本性。

人生就二個方向,要麼走向聰明,要麼保持愚蠢。前者逆流而上,直面痛苦,這是條辛苦的路,經常需要獨行。後者順流而下,率性而為,這是條輕鬆的路,走的人很多。

所以朋老師說,比起不善交際或孤寂獨處的人來,在傾向於或註定要群居或交往的個人或團體當中,愚蠢要普遍得多。

聰明人經常是悲觀的,因為對人性理解的深,對世界思考的多。愚蠢者之所以更加輕鬆,因為他們把判斷的事情外包給了各種權威。在他們看來,既然權威提供了資訊,權威就需要對自己負責。

不能對自己負責的群體,從溫良到暴力,都是轉瞬的事情,稱為烏合之眾。遺憾的是,這正是很多父母努力培養的結果,常見的一句話是:

乖,我都是為了你好。前面是要求,後面是理由。但是否為了孩子好,那不能肯定。而要求孩子服從,是肯定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之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2/160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