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不用數千年 人類或20年內抵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是找到外星生命的最佳機會——但以目前的技術,要到達它可能需要數千年。

好消息是,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一種在人類有生之年就能到達那裡的方法。他們聲稱,這項技術包括一個雷射動力帆,或許有一天可以讓我們航行24萬億英里,並在20年內到達我們最近的恆星鄰居。

這種新型宇宙飛船推進系統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ANU)的科學家設計,是旨在探索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周圍世界的國際倡議的一部分。

"突破攝星"計劃要求設計一種超輕型太空飛行器,充當一個光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往4.37光年外的三星級系統。

雖然從地球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遙遠的距離,但它比最近的類日恆星要近三倍。

根據這一概念,探測器將由雷射推進系統發射到太空。為帆提供動力的光將來自地球表面——通過數百萬束雷射的合力照亮帆,推動它進入星際旅行。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Chathura Bandutunga博士說:"要跨越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和我們的太陽系之間的巨大距離,我們必須跳出固有思維模式,打造一條星際旅行的新途徑。"

"一旦上路,帆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將在真空空間中飛行20年。"在飛越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過程中,它將記錄圖像和科學測量數據,並將其廣播回地球。"

然而,一個潛在的障礙是發送探測器所需的雷射的規模,以及讓它們作為一個整體發揮作用。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物理研究學院的羅伯特·沃德博士說:"『突破攝星』項目估計,所需的總光功率約為100 GW,大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電池容量的100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估計需要大約1億台雷射儀。"

為了協調這場表演,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設計需要一顆 Beacon衛星——一种放置在地球軌道上的引導雷射,它充當導體,將所有的雷射匯聚在一起。

Bandutunga博士說,就像最終的光帆一樣,這項研究正處於漫長旅程的開始。

他說:"雖然我們對自己的設計很有信心,但實際情況還有待檢驗。""下一步是在受控的實驗室環境中開始測試一些基本的積木。"這包括將小陣組合成大陣的概念和大氣校正算法。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所做的工作就是看看這個想法是否可行。我們的目標是找到立即能用的解決方案,對它們進行模擬,確定它們在物理上是否可行。"

2017年,NASA透露,已經開始計劃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希望在2069年阿波羅11號任務100周年之際發射升空。

目前只有兩艘人造宇宙飛船離開了我們的太陽系——40年前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旅行者1號"目前以每小時3.8萬英里的速度飛行。

"旅行者2號"於1977年發射,比"旅行者1號"早16天,但後者在2012年成為第一個到達星際空間的,因為其更快的軌道。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有三顆恆星:半人馬座 A、半人馬座 B和比鄰星。

去年12月,天文學家透露,他們正在"仔細調查"來自比鄰星( Proxima Centauri)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半人馬座比鄰星距離地球4.2光年,有兩顆已確認的行星,一顆是類似木星的氣體巨星,另一顆是位於宜居帶的名為比鄰星 b的岩石世界。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前瞻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3/160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