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王赫:美應儘快與台灣達成FTA或BTA

作者:
中共對台灣的威脅是持續的和全面的,僅僅軍售,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美國從全面性和持續性的角度來考慮維護和提升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那麼幫助台灣與世界經濟的更密切融合就是不可缺少的。

美台貿易和投資會議6月30日召開。台灣希望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示意圖。(中央社)

6月30日,美台舉行五年來首個《貿易暨投資框架協定》(TIFA,1994年簽署)會談,達成多項共識,多個項目將建工作小組展開後續合作,有助於推進洽談雙邊貿易協定(BTA)。但是,雖然台灣希望與美國儘快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拜登政府卻似乎興趣不高。這次TIFA復談,只是彰顯拜登政府重視美台關係,可雙方對於具體目標沒有共識、何時要開TIFA會議未知。

本文以為,拜登政府應從戰略角度審視美台經濟合作,將儘快與台灣達成FTA或BTA作為對台政策目標。理由有三。

其一,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戰略價值凸顯

拜登政府上台之初,就宣布進行供應鏈脆弱性百日審查。6月初,拜登政府公布長達250頁的審查報告,將半導體、藥物、關鍵礦物質和大容量電池等列為四個關鍵領域。而要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和韌性,理想的方式是確保關鍵產品的國內生產能力,並多元化供應來源,即在「美國製造」和經濟多邊主義之間找准界限。

事實上,鑑於(但不限於)其晶片製造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台灣已然是美國多元化供應來源的一個重要夥伴。2020年的大瘟疫和全球晶片短缺,更加凸顯了台灣在全球重組供應鏈方面的戰略價值。而美台業已開展合作。例如,去年11月,「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啟動;今年2月5日,作為台美經濟繁榮夥伴」架構底下的第一場雙邊供應鏈座談(也是拜登政府與台灣的首場高層級會議),台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與美方針對「台美半導體供應鏈合作」進行視訊對談;6月22日,美、日、歐、台又在台灣聯合舉辦「科技產業全球供應鏈合作論壇」。

但是,僅此遠遠不夠。考慮到供應鏈重組是一個長期工程,美台合作需要有適當的平台、長遠規劃和良好的政策框架,因此將FTA或BTA提上議事日程絕對是必要的,不宜再拖延了。

其二,中共對台的「經濟吸附」

中共對台政策多管齊下,「經濟吸附」或曰「經濟統戰」是核心一環,應該說頗有成效。1988年至2018年,30年間,兩岸人員往來總計達1.35億人次,其中台胞赴大陸總計1.04億人次,兩岸貿易額累計約2.6萬億美元,台商直接來大陸投資金額累計678億美元。2003年大陸首度超越美國、日本,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2020年兩岸投資額與貿易額更是均創歷史新高,大陸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地、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和最大島外投資目的地(參見下表)。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總署。轉摘自「2020中國外貿全景圖」。

以2020年為例,根據中共海關數據,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2,608.1億美元(遠超過台灣與其第2大、第3大貿易夥伴美國、日本的貿易額,台美、台日分別是830.3億美元和69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兩岸經貿在疫情下的依存度不降反升。另據台灣財政事務主管部門1月8日公布數據,2020年台灣總出口額為3,452.76億美元,進口額2,864.86億美元,貿易順差587.9億美元,若扣除對大陸(含香港)的貿易順差866.73億美元,台灣2020年進出口貿易則出現逆差。據此,2020年12月在廈門與台北兩地舉辦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視訊會議中,中共國台辦代表便向台商喊話,稱若「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帶動,台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成長」。

雖然,有論者指出,經貿依賴不能單純從總額論斷,應細分貨品特徵;兩岸經貿是非對稱依賴,大陸技術依賴台灣。但是,總體來講,中共對台「經濟吸附」力度在加大。例如,相關政策一再出台,2018年「31條措施」,2019年再出台「26條措施」,2021年「農林22條」,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對此不能不有效應對。

其三,抗擊中共霸凌,美須全面支持台灣

從中美戰略態勢來看,美國對華政策難以跳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台灣關係法》與對台六項保證」這麼一個框架。面對中共威脅,美國能幫助台灣的,目前主要是軍售。2020年8曰31日,美國在台協會(AIT)解密1982年里根總統時代的兩則電報,闡述美國逐步減少對台軍售的意願,取決於中共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的持續承諾;倘若中共採取更為敵對的態度,則美國將增加對台軍售;並公布針對台灣安全所提《六項保證》的細節,包括「未同意設定終止對台軍售的日期」、「未同意修訂《台灣關係法》」等等。

但是,中共對台灣的威脅是持續的和全面的,僅僅軍售,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美國從全面性和持續性的角度來考慮維護和提升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那麼幫助台灣與世界經濟的更密切融合就是不可缺少的。

尤其,中共為對台「經濟吸附」,一直在阻止世界各經濟體與台灣簽署BTA或FTA。例如,東協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共主導了談判進程,就把台灣擋在了門外。眾所周知,金融危機以來,多邊貿易體制嚴重受阻,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更多在區域、次區域層面展開,BTA或FTA就成為一個重要工具。中共阻止台灣與其它經濟體簽BTA或FTA,就是要使台灣成為一個「孤兒」,只能投奔它的懷抱。

因此,如果美國能夠率先與台灣進行BTA或FTA談判,並達成相關協議,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結語

目前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框架協定》(TIFA),只是個非常小的架構協議,僅限於資訊丶意見的交流等等方面。BTA或FTA有幾千項丶上萬項的產品要談,才是全面性的協商。

無論是全球供應鏈重組,還是為抵銷中共對台的「經濟吸附」(其中包括對台與世界經濟的「隔離」),還是維護台灣安全,都應儘快與台灣達成FTA或BTA。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03/161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