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躺平主義」與「竹林玄學」

作者:

「躺平主義」近月一度在中國成為風尚,在中國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類似思想。在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年間,中原地帶也曾出現所謂「竹林玄學」,可謂是早年的「躺平主義」。

「竹林玄學」名稱的得來,自然跟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有關。「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劉伶、嵇康、向秀、阮咸、山濤、王戎。他們的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省焦作市)的竹林,因而得名。

作為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賢」的思想傾向其實不盡相同。阮籍、劉伶、嵇康、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其文學作品則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在「竹林七賢」之中,嵇康(223年-263年)和阮籍(210年-263年)並稱「嵇阮」。但兩人的際遇和結局又大為不同。

嵇康,字叔夜,三國魏譙郡銍(今安徽省濉溪縣)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後世又稱嵇中散。他激烈抨擊世俗規範,主張順應自然法則,保全人的天性,積極推廣服食養生理論,在當時具有非常高的聲望及號召力。後因捲入朋友的訴訟而入獄,權臣司馬昭忌憚他的言論影響力會威脅司馬氏政權,於是將其處死。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他的父親阮瑀是曹操的文膽,位列「建安七子」之一,但阮籍年幼喪父,家道中落,但他用功讀書,少年即有文學修養。阮籍本有輔佐天子之大志,但當時曹氏王朝處於弱勢,司馬懿、司馬昭父子權傾一時,他於是飲酒佯狂,避開朝廷是非。司馬昭想為兒子司馬炎求娶阮籍的女兒,阮籍連續醉酒六十多日,司馬昭找不到提出求親的機會,只得作罷。阮籍這一招「借醉避世」似乎成功,因為他在最後得到善終。

今天中國年輕人選擇「躺平」,即是選擇走向邊緣,超脫於加班、升職、掙錢、買房的主流道路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環境對個體的規訓。當年的「嵇阮」則提出「越名教(社會倫理責任)而任自然(天生人性)」,「禮豈為我設邪」,同樣是利用「玄學」抵制社會主流價值對個人的限制。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11/161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