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安靜,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

01

《莊子·達生》裡寫道:「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古時候,人們訓練鬥雞。想方設法讓雞變得安靜了,對外界的一切,都毫不懼怕,自然就強大了。那些洋洋得意的雞,看到「安靜的雞」,只能夾著尾巴逃走。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磨礪的過程,就像訓練鬥雞一樣,把多餘的聲音關掉,安靜下來,要麼享受生活,要麼砥礪前行。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安靜,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

02

安靜,是一種成熟。

莫言獲獎之後,發表了一番感言。

感言裡有一個故事:學校組織參觀苦難展覽,大部分的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淚流滿面。只有一個同學,臉上一滴淚都沒有,嘴巴里也沒有聲音,甚至連用手遮擋一下臉的動作都沒有。

後來,莫言向老師匯報了情況,導致這位不哭的同學,受到了處分。

莫言說,每當想起這精神,他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他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亦舒說過:「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每個人的心境不同,生活的經歷也不同,不要指望「苟同」。理解別人的難處,自己也會變得成熟。

把人生經歷,變成閱歷,應該安靜思考,默默無聞地觀察別人,任何熱鬧都和自己無關。

不因成績而驕傲,不因委屈而難過,靜音的人生,恰是「水深不語」。

03

安靜,會讓生命更加豐富。

叔本華曾經說:「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尋求一種安靜、簡樸的生活。因為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

人這一生,到底需要什麼?如果你盲目追求物慾,那麼永遠都不會滿足,精神也會隨之萎靡。

1845年7月開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畔住了兩年多。

在湖畔,他用斧頭砍樹,搭建小木屋。自己開荒種地,儘量自給自足。

梭羅總結了一下,真正的必需品,就是食物、住房、衣服和學習用品。有了這些,生活就富足了,多餘的東西,都可以扔掉。

其實,現實生活里,很多人想要隱居,但是捨不得城市的繁華,還認為隱居需要有大量的金錢、便捷的交通,周邊要有配套的醫院和學校。

一邊渴望安靜,一邊追求物質,迷迷糊糊之間,一輩子就過去了。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如果你想要退隱,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關鍵是「你的內心,能否接受」。

當你能在安靜和繁華之間,自由出入的時候,生命就達到了更高的境界。

捨去無用的社交,斷掉多餘的念想,離開煩惱的地方,你的不合群,就是生命里自然湧出的福氣。

04

安靜,是家庭的和諧。

有人說:「我的理想生活是,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做什麼,不負啥責任,同我愛的,以及愛我的人,一起坐著說話,笑著看日落。」

誰不期待好的家庭?可是,有多少家庭,一直是水深火熱之中。有多少夫妻,話不投機半句多。

當你主動在家人面前低頭,保持安靜的時候,家庭就會變好。

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不說話,家人也不好意思一直責怪下去,怒氣就會慢慢消散。當你和任何人在一起的時候,都面帶微笑的時候,周邊的環境就會變好。

改變自己是智慧,改變別人是愚蠢。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堅持讓自己的思想和別人同步,也不打擾別人,你就會變成一塊海綿,能夠吸納來自外界的一切力量——以柔克剛。

和諧的環境,會讓你身心愉悅,也會凝聚更大的力量,推著你往高處走。

05

結束語。

老祖宗告訴我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簡單與樸素的生活,安靜而從容的日子,會讓人越來越貴氣。如果你也能做到,那便是大富大貴了。

往後餘生,做一個安靜的人,不為外物干擾,不因世俗困頓,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好自己的人生。

記住,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安靜,一切皆安。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16/161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