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世界藝術 > 正文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西域的旅人啊,假如你要去往東方,你怎會不經過巴米揚?她有繁榮的巴扎, 有數千年佛教文明累積的曠世瑰寶,希臘-健陀羅風格的支提窟,冠冕一樣高聳的古老寺廟,伴隨著馬車揚起的遙遠塵煙,訴說著那埋沒已久的往事。

假如你要通往北方, 你怎能錯過巴米揚?這裡扼守著帕米爾高原的要地, 來自西域各國的高僧,佛像下法鈴搖曳,誦經高唱,在清淨的佛音梵唄聲中,一切煩惱和俗情剎那間煙消雲散。

假如你要前往南方, 你必須要經過巴米揚, 玄奘大師從此南下,一路上舞妓嫵媚的眼神,像月色下閃爍的群星始終陪伴,樂師們的手指在琴弦上興奮的跳躍,你我俗人,又何妨在此溫柔鄉中一醉方休?

假如你要去往西方,你更不能避開巴米揚,那是雅完那人(北印度印度的希臘裔殖民者)的故鄉,路的那頭,是亞歷山大征途的起點,愛琴海的碧波自亘古就在召喚著遠方的遊人......

白匈奴帝國:大佛的建造者和庇護者

今天的故事,是關於巴米揚大佛的。謹以此文紀念古典文明之殤。

這兩尊大佛,是曾經坐落在阿富汗巴米揚谷內山崖上的兩尊立佛像,經過碳十四測定,東大佛建造時間段為公元 544~595年,西大佛建造時間段為公元 591~644 年。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巴米揚壁畫中的白匈奴王和王后

當時統治這裡的,是強盛一時的白匈奴帝國(Hephthalite),只是東大佛建造於他們如日中天的時代,而西大佛建造於他們受到突厥-波斯大軍進攻的前夕。在中文典籍中,他們被稱為嚈噠(yanda),按照反切法推斷這兩個字的注音(qjepthat),正好和他們的自稱(Ebdalo)相對應。他們的男子喜歡剪短髮,不留鬍鬚,皮膚白皙,鼻樑高挺,從佛寺供養人壁畫來看,他們的發色以黑髮居多。作為柔然汗國的附屬,他們最早遊牧在阿爾泰山地區,從公元5世紀中葉到6世紀初,他們占領了中亞的河中地區,隨後南下,占據了巴克特里亞,犍陀羅和帕米爾高原的部分地區,並威脅北印度;同時他們將觸手伸進了塔里木盆地的于闐和龜茲等地,甚至北進到烏魯木齊附近;在西線他們長期統治粟特諸城邦,並且和波斯人大舉開戰。由於白匈奴占領了佛教文化區+南亞-中亞-西域間的貿易通道,他們的帝國通過收取關稅+勒索貢品,聚集了大量的財富。

到了518-519年,當北魏求法僧+使者宋雲進入白匈奴帝國核心地帶的時候(往期好文:宋雲行紀:北魏求法僧的西域旅行漫記),他看到了這樣的景象:

嚈噠國東界于闐,西及波斯,四十餘國皆臣服,四夷之中,最為強大。

白匈奴王庭占領的地區土地肥沃,山川無垠,但他們沒有城市,大軍和王庭一起遷徙,以氈房為居所,喜歡前往水草豐美,氣溫溫暖的地方遊牧;而且居民缺乏文化,沒有文字,立法雖然也是一年十二個月,但是沒有大小月和盈閏年的區別。但這顯然是基於偏見的記載,粟特人已經在4-5世紀征服了粟特諸城邦,而且不少出土文物顯示,白匈奴人採用巴克特里亞希臘裔留下的巴克特里亞希臘文,並將它們刻在錢幣,印章上,或者用於複雜的行政管理。在拜占庭史學家的筆下,白匈奴人其實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儘管白匈奴也是匈人,但是他們和其他匈人不一樣,他們不是遊牧民族,也不和匈人接壤,他們是匈人中唯一長著白皮膚的人,而且並不醜陋;他們過著文明的生活,由一位國王,擁有法治的國家結構,他對他們的鄰國奉行公道,並不比羅馬和波斯人差。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白匈奴人用巴克特里亞希臘字母寫的對白匈奴的自稱:"Ebodalo"。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6世紀的白匈奴銀幣,上面有波斯式的王侯頭像和巴克特里亞希臘語銘文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白匈奴用巴克特里亞字母寫的徵稅文書,創作於公元5世紀的吐火羅斯坦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梁朝《職貢圖》上的白匈奴使者和白匈奴繪畫上的服飾和髮型非常類似

進入白匈奴王的大帳之後,宋雲看到白匈奴王身穿錦袍,坐在以四隻金鳳凰為床腳的金床之上;白匈奴王妃也身著錦衣,由於錦袍非常長,需要侍女拖著才能走路;她的后冠是裝飾玫瑰五彩珠的角形冠,坐在以六牙白象四獅子金床上。大臣和大臣妻子的尊貴等級也在他們的服裝上有體現。白匈奴王庭中擺滿了各種外國進貢的奇珍異寶。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白匈奴貴族供養人形象

在向白匈奴王出示了北魏天子的詔書之後,白匈奴王很高興地收下國書,並邀請一行人參加宴會。宴會上沒有樂器演奏,娛樂主要是草原式的唱歌。由於他們占領了佛教文化區,所以大部分白匈奴貴族是佛教徒,當然白匈奴人中也有景教徒和拜火教徒。

他們的臣民包括粟特人,吐火羅人,南疆和北印度的斯基泰後裔,以及巴克特里亞和北印度的希臘人後裔(雅完那),製作於公元500年,描繪了古希臘金蘋果神話和帕里斯抉擇的巴克特里亞壺(出現在了北朝貴族李賢的墓葬中),還有北朝大貴族--北齊武安王徐顯秀的赫拉克勒斯戒指,都是白匈奴治下的希臘裔遺民的精美手工藝產品。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印度化的健陀羅武士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徐顯秀的大力神戒指,出土於山西太原

由於能匯集希臘的技術人員和西域各地的法師,還有絲路貿易產生的巨額財富,為了修德福報,表達對佛祖的敬意,白匈奴王公大興土木,在6-7世紀興建了這兩座希臘-健陀羅風格和馬圖拉風格的巨型佛像,修建這兩座大佛,反過來也證明了帝國的物質技術和組織能力不可小覷。

雖然現在大佛的聖容已經不可考證,但是按照同時代希臘化藝術和健陀羅藝術的遺風推測,大佛應該以阿波羅為原型,有英俊的面龐,高挺的鼻樑,和一頭捲髮,行雲流水般的袈裟還有著古希臘希馬純的瀟灑,但是作為白匈奴王族投資興建的奇觀,可能大佛的面部融合了當時統治者的某些面相特徵,然後站姿也被刻畫的更加威武莊嚴。在特殊節日裡,王公和高僧還要登上大佛頭頂,俯瞰眾生。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從石窟頂部往下看

大佛的秘密和燦爛的多元文化

那麼,這兩尊巨大的佛像是如何建造出來的呢?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在建造大佛之前,其實工匠們先建造通往大佛頭部位置的複雜的穿山階梯,然後開鑿了位於頭部附近的石窟,這些石窟前還有類似於懸空寺結構的木製觀景平台,可以從高到低俯瞰地下。有了這些立足點和工匠們可以休息的位置之後,匠人才開始雕刻大佛的頭部。其次是從上到下,雕刻大佛的身體部位。當然,也有可能是修建者一開始只想建造石窟寺,但是中途改變計劃,將一部分石窟改造為大佛。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褶皺是用泥灰雕刻出來的

在鑿出了大佛頭部附近的石窟,確定了佛頭位置之後,工匠們在岩體表面圈定了大佛的大致輪廓,並木製楔子打點,然後用繩索將打點串聯起來,再對岩體塗抹泥膏,並在泥膏層上作精細化雕刻,袈裟如行雲流水的線條就是這樣雕刻出來的;對於臉部和前臂等重要身體部位,工匠們會先搭建龍骨支架支撐,然後塗上灰泥。根據上個世紀的實地考察,經過了十幾個世紀的風化和戰爭破壞,大佛表面的僧衣上還有粉紅色、紅色、黃色、深藍、藍色、黑色和自然色的碎片,其袈裟的褶皺上還有金箔或者金粉的殘跡,這和玄奘「金色晃曜,寶飾煥爛」的記載完全吻合。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佛像旁邊有很多用來靜修的石窟

這還不是巴米揚大佛的全部奧秘:東大佛內部還有非常複雜的結構,前面已經提到了大佛內部有複雜的樓梯結構,這意味著大佛內部其實不是完全實心的:大佛周圍還有一條隱藏於斷崖內部的通道,人們可以沿台階登上大佛頭頂。台階從大佛右腳旁的佛窟內側向上延伸,直通大佛頭部右側。之後,通道從佛頭後部繞過,由大佛左側回到地面。與東大佛一樣,西大佛周圍的斷崖內也隱藏著一條通往佛像頭部的小道,佛像頭頂周圍也鑿有一道迴廊,只是沒有東大佛兩側那樣敞露的長廊。

到了玄奘來到這裡的時候,玄奘看到的巴米揚,是一片佛國樂土: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梵衍那國東西二千餘里,南北三百餘里,在雪山之中也……伽藍數十所,僧徒數千人,宗學小乘說出世部。王城東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石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綜合成立。城東二三里伽藍中有佛入涅臥像,長千餘尺。

其中的石佛立像,指的就是巴米揚大佛中的一座,當時除了東西大佛之外,還有分身合鑄的金屬釋迦牟尼佛一座,還有一尊巨大的佛祖圓寂臥像。之後慧超經過此地時,也記載這裡是一個獨立而繁榮的佛教政權,一切欣欣向榮。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壁畫上的天女造型,和克孜爾石窟的畫風異曲同工

除了大佛本身,大佛周邊的壁畫和文物,為我們揭示了更多關於文化融合的往事,比如西大佛的大菩薩台座下方,可以看到演奏豎琴的伎樂天女。她們的上身只穿戴了各種首飾,乳房豐滿,腰腿豐盈,臀翹腰細,身體呈現出S形扭曲的舞姿,這樣的藝術形象很可能來源於印度的馬圖拉藝術,但在龜茲的克孜爾石窟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同款壁畫,這正是印度-希臘藝術北上傳入塔里木盆地的路徑證據。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融合了密特拉形象的白匈奴貴族壁畫

在大佛旁邊的壁畫上,還出現了佛寺供養人-------白匈奴王公的形象,他們頂著日月造型的王冠、飄揚於頭部兩側的寶繒以及束腰長袍,這正是中亞白匈奴貴族們的波斯式冠冕,正是在他們的組織下,白匈奴帝國組織了人力,物力和技術修建大佛,並將自己的形象永遠留在了大佛身旁。這幅壁畫其實還有典型的密特拉崇拜的影子:白匈奴君主身穿衣領右翻的束腰緊身衣,頭頂王冠,右手持矛,左手握著長劍劍柄,站在由四匹馬拉的太陽戰車上,兩個女戰神站立在馬車左右的,左側的女神手持人面盾牌,右側的女神手持弓箭。她們與主神密特羅一樣,身著長袍,長著一對翅膀,並且戴著科林斯風格的頭盔,隱隱有希臘-健陀羅式的造型;壁畫左右上角的兩個風神伐由納,其造型脫胎於古希臘的風神艾奧羅斯,類似的造型也出現在克孜爾石窟中,並在日後一路東傳,最後前往日本,詳情可參考往期好文:十字路口:龜茲佛教石窟中匯集的歐亞大陸多元文化。這幅王侯的壁畫,就是巴米揚作為文明十字路口的縮影。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東西大佛的結構

而且佛窟和大佛身體中埋藏的文物,揭示了更多有趣的細節:在大佛修建的過程中,由於沒有找到佛骨舍利,所以一個僧侶用梵語寫了一首緣起詩,封存在金屬罐里,伴隨著緣起詩的還有香料,芳香植物等物品,最後所有的物件用麻袋裝起來,加上了有馬匹圖案的封泥,封存在大佛的胎內。這個秘密直到2008年德國考古隊清理塔利班破壞後的遺址時才被發現。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東大佛體內的遺物

此外,大佛的附屬寺廟還有巴米揚山谷中流出了大量的各種文字寫本,文字的載體有羊皮紙,貝葉,銅版,文字有來自龜茲的吐火羅語寫本、于闐的塞語寫本、3世紀初的婆羅密文字,笈多時代婆羅密文字東北類型、吉爾吉特巴米揚第1類型文字(6~7世紀)、第2類型文字(7~8世紀),還有貴霜時代的寫本和其他佉盧文殘片,不同時代的不同語言,見證了當地的信仰變化和南來北往的求法僧人都會經過此地修行,或者繼續踏上旅途。

對於往來於絲綢之路上的使徒行者來說,巴米揚的巨型佛像無疑是很強的精神激勵。根據法顯的《佛國記》的記載,北天竺有一個陀歷國(位於今天巴基斯坦北部的達歷爾山區)。這裡有一尊木頭雕刻惟妙惟肖的佛像。在希臘化藝術的影響下,這些早期佛陀造像都是以希臘神祗為原型,其靈感可追述至古典時代的太陽神阿波羅。在建成後過了上百年,精美的木製佛像終於迎來了東土的求法僧,給了法顯一行人以巨大的精神激勵。可想而知,鼎盛時代的希臘化風格的巴米揚大佛,對包括玄奘在內的僧人以多麼大的心理鼓舞。

文明遭遇的荼毒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奧朗則布

雖然在公元9世紀以後,隨著粟特城邦的淪陷,突厥系的式微和唐朝退出西域,包括阿富汗在內的中亞地區逐步伊斯蘭化,但是佛教文化並沒有立即消失,北印度的佛教文明直到元代都還有餘溫,公元770-870年之間,當地的佛教徒還集資對東大佛和西大佛進行過一次美化,這兩次使用的顏料主要是紅色和白色,所以日後的穆斯林文獻就用「紅色巨像」和「白色巨像」來稱呼它們。巴米揚的佛教政權幸村到9世紀之後,最後這裡都成為了拿下的穆斯林-突厥人的天下。所以巴米揚石窟中的佛與菩薩的造像與壁畫難逃挖眼的厄運。但經過此地的伊斯蘭-突厥系遊牧軍閥無法理解古典文明的輝煌成果,也很難徹底給巴米揚大佛造成實質性的破壞。加色尼王朝時代,大佛還被皇家要塞和城牆給圍了起來。莫臥兒帝國的皇帝,好大喜功的奧朗則布曾經下令炮擊大佛,但可能早期的火藥武器給大佛造成的破壞還是相對有限。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阿富汗之殤:巴米揚大佛的前世今生

其實大佛的原型應該是希臘化風格的造型

諷刺的是,當代法難的製造者----21世紀初摧毀了巴米揚大佛的普什圖族武裝分子,他們中的少部分人就融合了古代征服者們----斯基泰人,希臘人,白匈奴等民族的血脈,也就是說,這些武裝分子的一部分祖先,就脫胎於孕育了巴米揚大佛的希臘化文明,也很可能就沐浴在佛光之下。2015年中國的張昕宇、梁紅夫婦帶領的團隊,在巴米揚遺址前用光電投影,復原出大佛的盛況之後,阿富汗塔利班居然用5萬美元/人的價碼來懸賞他們的人頭,很難想像古代戰爭中的獵頭行為和宗教迫害,還會在21世紀重演!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心發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20/163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