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張杰:正在到來的劫難 第三次分配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作者:

8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會議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要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

第三次分配在2019年末中共就開始提及。2019年11月,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去年10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後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提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但「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的提法應該是第一次。

分析中國的政策,我們必須拂去那些「高大上」的目的和美麗的辭藻透過現象看本質,如土地改革實質就是搶奪地主和富農的土地財產;文化大革命實質就是毛澤東壟斷國家權力的極權主義;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搶奪民營企業家的第二次公私合營。今天習近平提第三次分配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呢?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聞到了異樣的味道,在中共會議結束後僅僅一天,8月18日,騰訊宣布再次增加500億元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稱將結合自身的數字和科技能力,在諸如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提供持續支持。

第一,什麼是第三次分配?

中國官媒的解讀文章大都認為,這一概念出自經濟學家厲以寧。他在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一書中說,「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按照兼顧效率和公平原則,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等這一收一支所進行的再分配。第三次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過個人資源捐贈而進行的分配。」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蘇京春撰文解釋稱,「所謂第三次分配,就是個人和企業出於自願,在習慣、道德以及機制的影響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贈出去,主要內容是慈善捐贈,形式可以呈現出社會所需的多樣化,但最終結果是通過收入階層中的富裕人群資金流向相對貧困人群而實現社會收入轉移,以此來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補充。」

文章指出,中國初次收入分配導致了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再分配雖然起到了一定的調節作用,但是力度還很不夠,亟需以企業和個人為參與主體的第三次分配來幫助實現縮小收入差距的目標。

可見,第三次分配意味著個人和企業因受到道德感召而把一部分可支配收入捐贈出去。根據《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0)》,2019年中國捐贈總規模為3374億元,但根據福布斯發布的數據,2019年美國100多萬家慈善機構的捐贈總額為4500億美元。根據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慈善捐助報告》,中國現階段參與第三次分配的主體仍然是民企和國企,2019年企業捐贈總額為931.47億元,占總捐贈額的61.71%。個人捐贈在2019年達到398.45億元。而西方國家個人捐贈部分是總捐贈額的主要組成部分,占比通常能夠達到六成以上,且基金會的捐贈也占據較大比例,而企業占比則相對較低。但富人財富捐贈能夠解決中國分配不公難題嗎?

第二,如何解決中國分配不公問題?

根據中國官媒報導,到2020年底,官方已宣布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儘管如此,中國貧富差距的鴻溝卻越來越大。根據《美國經濟評論》2019年的一項研究,過去十年中,中國前10%的富裕階層的財富占全民總收入的40%左右。據「胡潤富豪榜」今年年初的統計,過去五年中,中國的億萬富翁人數幾乎翻了一番,達到1000多人。2020年度胡潤百富榜顯示,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位於2020年度胡潤百富榜榜首,財富增長了45%,達到588億美元。

有網友質疑,中國目前沒有直接的財產稅,也沒有遺產稅。不知中國政府將以何種手段「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此外,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提到要「合理調節過高收入」,但何為「過高收入」也並無相關說明。有網友稱,三年前就聽說了,巨富者財富上限不超過三百億。超過此限,都要捐贈出來。

第三次分配能夠解決中國分配不公問題嗎?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分配不公的確是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嚴重問題,實現共同富裕也確實是社會的呼聲。但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我認為,當今中國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預算民主。人民對於國家財富的分配具有決定權,如杜絕超出國力的對外大撒幣炫富;增加社會保障和醫療支出;減少軍費開支等。二是財產公示。這是制度性反腐敗的重要舉措。中共官員和紅色家族到底占據了中國多少財富應該讓人民知道。三是限制國有經濟,發展民營經濟。目前的國進民退和政府強制干預民營經濟嚴重挫傷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沒有經濟的發展,一味強調民營企業家的社會義務無異於殺雞取卵。

第三,第三次分配的實質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中共第三次分配的主張並沒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應,主要是民眾認為,這無非是官樣文章忽悠老百姓的;中國的慈善事業經過「郭美美事件」已經名聲狼藉,民眾認為錢捐給慈善機構,但最終花落誰家永遠是個謎。但在新浪微博上,部分中國網民還是對此議論紛紛。有人指出,「誰都知道最富有的是當官的」,「先把官員的財產整透明了再說」。還有人擔心,「消滅大富,就輪到了小富,消滅了資產階級,就輪到中產階級,你以為你是窮人無所謂,總有比你更窮的人想分你的財產」。

習近平提「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有分析認為, 中共當局所謂的」共同富裕」意在鞏固社會底層民眾對中共執政合法性的支持,而下一步或向大型私企開刀,通過「綁架式」慈善助當局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

「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裡,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等議題是中共應對經濟工作的重點。監管之手從網際網路企業伸向到其他行業。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食品外賣平台美團,以及教育培訓公司新東方等大型民營企業紛紛遭到整肅,引發了巨大的市場波動。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也難逃厄運,旗下社交媒體軟體微信罕見地遭到民事公益起訴。」

我的看法是,目前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一是經濟發展結構性問題沒有得到緩解,經濟增長乏力。二是強制性封城清零疫情防控模式使經濟雪上加霜。三是經濟有效需求不足。8月12日,經濟學家向松祚上海2021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青年經濟學家峰會發表主題演講。向松祚認為,如果看這幾年的財政赤字,債務的增長,宏觀槓桿的增長,M2的增長,社會融資總量的增長,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經濟的問題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財政政策不夠寬鬆,不夠積極,貨幣政策不夠寬鬆。

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消費需求不足、投資需求不足。中國現階段投資需求不足的程度相當嚴重,可以說製造業投資基本上沒有增長,1-5月份只有0.6%,整個上半年增速不到1%,基礎設施的投資長遠以前都是兩位數,現在已經不到3%。中國消費增速也是歷史新低,這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今天中國經濟的投資主體已經不再是政府,不再是國有企業,而是民營企業。今天製造業的投資,民營企業貢獻了超過85%。中國投資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於民營企業沒有信心了。四是地方政府債務巨大。有經濟學者指出,中國幾乎所有的城市政府都通過無限度的借債來維持城市建設,而不考慮債務償還;絕大多數市政府的財務狀況都遠遠不足以支撐這樣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投資,也無法償還如此規模的城市建設債務。根據中國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21年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60166億元,已經超過國際警戒線。

中國經濟已經陷入困境和危機之中,所以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而不是第三次分配。習近平所強調的第三次財富分配只是中共解決經濟困難的打土豪分田地。處於財政飢餓之中的地方政府會採取各種方式讓民營企業家和富人「更多回報社會」舍財免災。中國民營企業家本已是驚弓之鳥,第三次分配無疑對他們是一個噩耗。正如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指出:理論上講,把那些富有之家的財產沒收充公,並且平均分配至所有公民手中,本應讓所有人都更富裕才對。但是,蘇聯對那些富有的農民的財產沒收充公的時候,卻鬧了饑荒。史達林治下的1930年代中,死於飢餓的蘇聯平民數量甚至超過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整個二十世紀不乏有許多國家從嘗試讓所有公民都同等地富裕起來開始,最終卻以讓所有人都貧窮結尾。第三次分配是中國的富人劫,它只是中共「打土豪分田地」悲劇的重演。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28/163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