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10張圖告訴你:如何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

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教授在演講中提到:

最根本的是要提升父母的教育素養,提倡「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理念。

家長要把幸福還給孩子。

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獲得幸福呢?

下面這10張圖將告訴我們:生活中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的小事,就是提升一個孩子幸福感的關鍵。

好好說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心理學家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寫道: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時候,父母明明是出於關心和愛護,但一張嘴卻成了傷害孩子的利刃,給孩子造成難以癒合的傷害。

實際上,再深情的舐犢之心也需要正確的表達才能被孩子接受。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責備;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打擊;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抱怨,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幸福的滋味和家庭帶來的溫暖。

多點儀式感,讓孩子對明天充滿期待

教育學家認為,孩子的童年需要4種營養,分別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儀式感。

很多家長以為儀式感很複雜,可實際上,一個不期而至的禮物,一次豐富多彩的旅行,都能詮釋儀式感,都能讓孩子敏銳地察覺到生活中的不同,並且記住每一個和父母共度的特殊時刻。

漸漸地,這些看似尋常的儀式,就會成為根植於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喚起孩子對未來的期待。

適度放手,把人生的方向盤還給孩子

很多父母生怕孩子走彎路,所以總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約束」孩子,哪怕孩子已經長大。

殊不知,父母和孩子,其實只是同乘一輛車的乘客。終有一天,孩子要獨自駛向更遠的地方。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從不做孩子人生的掌舵者,而會做孩子內心世界的定海神針,給他們力量,為他們兜底,站在孩子一抬頭就能看見的地方默默陪伴和守望。

他們深知,在該退出的時候得體退出,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善待另一半,給孩子提供充足的安全感

比起不完美的教育、不完整的家庭,真正讓孩子恐懼的,其實是父母之間的劍拔弩張。

父母的每一次爭吵、謾罵、推搡、撕扯,都是對孩子精神的凌遲。

畢竟,父母的關係,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父母的相處模式,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想要養出一個自信、樂觀,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善待自己的另一半。

讓孩子在親密、和諧的家庭中,感知愛並學會愛,最終長成一個溫暖而有愛的人。

蹲下來溝通,用尊重和真誠打動孩子

人有千萬種,心有千萬顆。

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很多時候,親子關係陷入僵局,就是因為忘了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這時候,如果父母能試著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自然能理解孩子的行為,體諒孩子的難處,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也會更近一些。

最重要的是,生命是一種迴響,當父母開始理解孩子時,孩子也會慢慢學會感恩父母。

允許孩子哭,接納他的負面情緒

沒事,別哭了。

真不知道有什麼好哭的!

你要是再哭,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不允許孩子掉眼淚,以至於孩子明明心裡在下一場暴雨,表面上卻只能強顏歡笑,獨自一人咀嚼悲傷。

可實際上,哭對孩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眼淚流出來了,心裡的情緒垃圾就不會淤塞了。

疏散了舊的悲傷,才能給新的快樂騰出足夠的空間,孩子也會比以前更加堅強。

陪孩子一起「瘋」,激發他的創造力

林語堂將幸福人生歸結為4件事,最後一件就是跟孩子做遊戲。

其實對孩子而言,也是如此。

父母陪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光,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到別樣的幸福,還能讓孩子在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獲得別樣的成就感。

而有朝一日,當孩子長大成人,他記憶中最幸福的片段,不會是一道習題、一組公式,而是那些和父母一起奔跑、歡笑的時光。

與「別人家的孩子」告別,發掘自家孩子的閃光點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道:

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於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比較,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還讓孩子將同齡人視作潛在對手,失去珍貴的友誼。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有屬於自己的季節,有的孩子是牡丹,春天一到就開得國色天香;有的孩子是臘梅,只有到了冬天才能傲霜鬥雪。

看見孩子的不同,鼓勵孩子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他才能在自己的節奏里過好漫長的一生。

支持孩子的愛好,點燃他內心的激情

談及教育時,比爾·蓋茨這樣告誡家長:

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們全力以赴去追求,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因為真正的人生成就,一定是屬於那些極致的沉醉者。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掘孩子的興趣,讓他在長久的人生里,將興趣當作燃料,為熱愛而活,綻放出人間不一樣顏色的煙火。

和孩子一起動起來,找到一味治癒身心的良藥

不少父母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

認為有時間還不如讓孩子多做兩道題,多彈一首曲子,卻忘了,運動不僅能讓孩子變得健康、聰明、堅韌,還能分泌一種「快樂素」,讓身體和精神排出毒素,治癒肉體和靈魂。

運動看似只是一個小的習慣,但當孩子克服了惰性,將它變成生命的一部分後,終有一天會驚喜地發現,因為運動,收穫了一個更好的自己,和一個格外精彩的人生。

英國作家歐文曾說:

人類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

很多時候,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

如果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經常看見愛,感知愛,並學會給予愛,那他自然能擁有幸福的能力。

而一旦獲得了這種能力,他也就擁有了對抗生活的利刃。

作為父母,我們沒辦法庇佑孩子的一生,但卻能在日復一日的教育中給予他一串名為「幸福」的密碼,讓他開啟自己的征途。

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擁有披荊斬棘的勇氣,無所畏懼的底氣,和笑到最後的運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08/164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