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非洲豬瘟:中共淡化另一場瘟疫?

一些行業專家認為,中共可能通過通報少數感染數,人為創造一幅樂觀圖景,掩蓋非洲豬瘟導致的實際病豬死亡數量。

兩年多前,在一次視訊會議上,中國副總理胡春華要求衛生當局加緊努力遏制不斷擴大的疫情。他稱,儘管取得初步"積極成果",但強調指出,必須"加強隔離和監測"措施,以有助於防止瘟疫擴散。

胡春華所指的疫情是在發現新冠病毒之前,另一種主要涉及豬的更嚴重疾病:非洲豬瘟(ASF)。

2018年,中國有關部門在東北沿海省份遼寧首次確認發生非洲豬瘟病例。與新冠病毒(中共病毒)不同,ASF不直接威脅人類健康,但對豬具有很強的毒性,感染後死亡率近100%。

涉及中國,非洲豬瘟尤其令人憂慮。中國是世界上頭號豬肉消費大國,生豬存欄數約占全球一半。鑑於此,非洲豬瘟有可能會使中國成為重要的感染源,而一旦擴散流行,亦會危及地區眾鄰國。

糧食安全堪憂

今年,中國向追蹤動物疾病的政府間機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報告了12例 ASF病例,明顯低於2018年的105例。官方數據顯示,除了今年早些時候病例出現小幅上升外,ASF病例數一直在下降。

然而,一些行業專家認為,中共可能通過通報少數感染數,人為創造一幅樂觀圖景,掩蓋非洲豬瘟導致的實際病豬死亡數量。

在中國,豬肉價格可謂經濟風向標。去年,北京動用戰略豬肉庫存以穩定價格。然而,非洲豬瘟疫情仍讓當局大傷腦筋。

亞洲開發銀行的一份報告估計,去年,非洲豬瘟給中國帶來的經濟損失為500億至1210億美元;自2018年以來中國生豬存欄數至少降低了25-55%。該報告指出,非洲豬瘟有可能導致"貧困、脆弱性和糧食不安全的增加",並"嚴重危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人類健康。而相關負擔不成比例地落在小規模養豬戶身上。

食品安全標準落空

嚴密監測和撲殺出現ASF症狀的豬等措施有可能幫助遏制中國目前的疫情,但絕非易事。一大原因是,在該國,小微規模養豬場是普遍現象。這些養豬場通常是指不超過50頭的後院飼養場,卻是數千萬中國人的經濟安全網或重要收入來源,占全國生豬產量近三分之一。正是這一特殊現象可能成為該國國內非洲豬瘟爆發的重要推手。

很多小規模養豬戶至少部分依賴泔水--食物殘渣和廚房垃圾--養豬。雖然泔水是一種經濟的飼料來源,但並不總符合生物安全或食品安全標準,由此成了非洲豬瘟特別有效的傳播媒介。

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現某頭豬疑似染疫,一些農民就會在影響到整個豬群前將之賣掉,從而導致致命病毒更廣泛傳播。

"數年後"方有疫苗

傳染病研究機構--皮爾布賴特研究所(The Pirbright Institute)非洲豬瘟專家狄克遜( Linda Dixon)表示,由於該病毒極其複雜,"非常難以研製出一種有效的疫苗"來對抗相關疾病。她指出,雖然目前正著手多項疫苗試驗,但即使已有的原型證明安全有效,致成為商業化疫苗至少還需"一到兩年時間"。

美國養豬健康信息中心執行主任桑德伯格(Paul Sundberg)說,或許中國能使用疫苗防止豬死亡,但"會導致低水平感染",而最終,這些神秘的疫苗會使控制非洲豬瘟的"抗疫"戰變得"更加困難"。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19/164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