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疫情限電重挫供應鏈 意時尚品牌將生產地遷出亞洲

亞洲一向為工廠集中地,除中國外,其他東南亞地區因勞動力價格較西方國家便宜,吸引不少國際品牌於區內設生產線,以減低成本。惟疫情在東南亞等國肆虐多時,當地工廠被迫停工加上貨運延誤問題,不少跨國服裝企業計劃把生產線撤離亞洲,重塑全球供應鏈。

外媒報導,在八、九十年代以彩虹色系服飾風靡全球的義大利品牌Benetton行政總裁Massimo Renon透露,計劃把生產線遷往巴爾幹半島,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及土耳其、突尼西亞與埃及等國,目標2022年底前把現時亞洲生產線減半。

他表示,目前貨櫃價格高昂,由疫情前貨櫃成本約1,200至1,500美元,已升至現時約一萬至1.5萬美元,且交貨期無法確定,期望生產線遷移能在生產過程及運輸成本上更易控制。Renon續指,即使與地中海國家相比,越南及孟加拉的生產成本便宜約20%,但交貨期沉長會把這優勢對沖。

相反,若產品在埃及生產,運送到歐洲店鋪及倉庫時間可望縮減至約兩個月。他透露,該企今年已把約10%產能從孟加拉、越南、中國、及印度等國撤走。

此外,瑜伽服裝品牌Lululemon上月表示,將利用高昂的空運方式運送貨物,避免臨近節日消費旺季才出現商品缺貨,並透露正計劃把越南生產線遷移。

瑞典服裝品牌H&M周四發表季度銷售數據,未計及匯率影響下,上季銷售額按年增14%。若計入匯價,上季銷售按年增9.26%至555.85億瑞典克朗,盈利為60.93億瑞典克朗。受疫情影響,季內初期集團約180家門店要暫時關閉,至季末全球尚有100間門店仍未能營業,但強調門店銷售因多國疫情限制漸被解除,正慢慢恢復。

業績報告顯示,亞洲及大洋洲業務表現受疫情拖累,上季銷售額按年下降16.67%至58.13億瑞典克朗,全季該地區淨減了19家至1,182家門店。

除了跨國服裝企業外, 大陸開始嚴格執行「能耗雙控」目標,對經濟影響逐步浮現。多省實施限電令下, 大陸工業生產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反映大企業景氣的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降0.5個百分點至49.6,為去年2月以來首度重陷收縮區間。國統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數據時承認,上月製造業PMI跌穿50盛衰分界線,乃受高耗能行業景氣水平較低等因素影響。

工業矽生產重鎮雲南政府,據報要求當地產矽工廠由9月起至12月減產九成,推動工業矽價格自8月以來累漲約3倍。由於工業矽提煉後的多晶矽,乃所有太陽能發電板的主要材料,意味太陽能產業鏈或再現漲價潮。

投行花旗引述手機設備供應商舜宇光學(02382)管理層指,限電令對位處廣東省的中山工廠帶來負面影響,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但至今未影響該企於浙江及河南省的核心工廠。

除了限電令升級,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表示,房地產活動冷卻,加上出口放緩及疫情等因素造成9月製造業PMI遜預期。雖然高耗能行業仍會受影響,但發改委已召開會議強調穩定電力供應,相信限電政策帶來的破壞性、邊際影響會逐步減少,估計10月份製造業PMI或繼續在收縮區間,但較9月改善。

惟限電的不確定性已令外資卻步,諮詢公司Asia Perspective合伙人Johan Annell表示,一些公司已對投資中國抱持觀望態度,即使 大陸仍是製造業的「絕佳選地」,但這些投資額達數千萬美元的外企目前正尋求投資於東南亞,尤其是越南。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1/165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