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國新聞 > 正文

華人女子134萬打水漂 「換匯公司」人去樓空

對於加拿大的華人和留學生來說,「換匯」算是日常生活的一大需求了。不過,現在銀行每年貨幣匯款額是5萬美元,很多人超額之後選擇私人換匯這種途徑。

最近,CBC就報導了一件由於換匯引發的官司,當事人吳女士將一名蕭姓女子告上了法庭,而蕭女士則表示「我也是受害者!」。

提醒:私人換匯有風險,一定要謹慎!!!

據悉,吳女士和蕭女士打成口頭協議,約定吳女士向蕭女士轉人民幣,而蕭女士轉給吳女士加幣。

2020年10月,吳女士聲稱自己將134萬人民幣轉到蕭女士在中國的帳戶上。按照當時的匯率,吳女士認為自己能換到$26萬加幣,但是一直沒有收到這筆錢。

無奈之下,她將蕭女士告上法庭,想要追回自己的錢。

但是,蕭女士大呼「冤枉」,自己根本沒有建立過什麼地下錢莊,也沒有正式系統地經營換匯業務,只是幫助認識的朋友相互介紹換匯,中間收取少量的佣金,實際換匯的是另外一個人劉女士。

對於這134萬人民幣,蕭女士的解釋是,劉女士(所謂實際換匯的人)表示這筆錢被執法部門凍結在了銀行帳戶里無法使用,所以自然沒有給吳女士換成加幣。

蕭女士表示,吳女士是想讓自己對「那些偷渡出中國的錢」負責任,自己當初對吳女士承諾換匯「很安全,很保險,請放心」,而實際上這種操作一點都不安全,所以自己對此感覺很糟糕。

然而,根據CBC報告,劉女士(所謂實際換匯的人)和丈夫身上的換匯官司已經至少有8個。

最近的一起是今年8月份的一起案件。

一位「家庭主婦」表示,自己在2019年和劉女士夫妻倆簽訂合約,打算換匯$50萬,但是一直沒有收到這筆錢。

上月,卑詩省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命令劉女士夫妻倆對另一名原告支付$641,981.81,以賠償2019年發放的一筆「貸款」本金和利息。

在另一個案件中,一個按照數字編號命名的餐廳表示,疫情期間由於現金短缺,和劉女士夫妻倆達成協議,從中國「借」了$50萬來支付員工的薪水。

在索賠書中,劉女士夫妻倆被指沒有償還$21.5萬元現金,違反了協議。

而在這幾場訴訟中,反覆提到了劉女士老公註冊的一個公司。

該公司在加拿大金融交易和報告分析中心(FINTRAC)註冊的信息顯示為一家貨幣服務公司。

然而,這個公司似乎已經倒閉,電話轉入自動回復狀態,無法留言。

而公司所在的地方上面貼著一張告示「租戶已經搬走,我是房東,我也是一個受害者,請不要損壞我的商店,謝謝你。」

在隔壁工作的一名女子表示,很多人都曾到這裡找過之前房子的主人,甚至有人在門口哭了起來。

商場的一位經理證實,最近幾個月,該地的窗戶曾被打碎。

目前,劉女士夫妻倆並未對這些索賠案回應,但是劉女士回復其中兩人稱,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

實際上,小編已經多次表示,

私人換匯風險很大,常見的騙局如下:

【面交詐騙】

故意選擇銀行面交讓受害者先存錢再藉機逃跑

作案手法:詐騙者選擇面交後,故意選擇銀行,且快下班的時候,設法先讓受害人先把錢存進帳戶,然後藉機逃跑。

【轉帳詐騙】

作案手法1:受害人在某微信群被詐騙人員盯上,藉口要換匯,並使用國內帳戶,全程隱匿真實身份,得逞後消失,報警後案件仍停滯。

作案手法2:詐騙人員為了騙取信任,可能偷取別人的driver license照片,約定email transfer,受害者轉過去加幣後,被對方直接微信拉黑。

作案手法3:詐騙者專挑小額換匯的人員詐騙,很多覺得小額換匯面交太麻煩,疏於防範,輕信了對方的言語,結果被騙。

熱心網友總結識別騙子小技巧:

1.騙子的微信朋友圈都顯示3天可見,其實他們是沒有微信朋友圈生活內容的;

2.騙子的微信朋友圈裡沒有多倫多本地真實生活照片(這個需要你火眼金睛自己分辨了,有的人是盜圖);

3.騙子朋友圈裡沒有你的好友點讚和回復(騙子根本沒有加幾個朋友,加的都是準備騙的人,所以他們都沒有真實生活信息的,也自然沒有你的好友點讚回復,當然你好友不夠多,也看不到);

4.騙子不敢給你看他們的駕照ID信息;

5.騙子不敢留電話,如果有電話號碼,你去谷歌搜,搜不到任何信息(網上無真實生活記錄);

6.騙子不敢去你指定的銀行和公司進行交易,因為他們不好埋伏搶劫;

7.騙子不敢在銀行裡面交易,他們一定藉口在外面交易;

8.不要跟陌生人在你家交易。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約克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6/165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