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母最大的幸事,是養出獨立的孩子

精讀媽:教孩子直面生活的能力,才是伴隨孩子一生的重要財富。

今天,被一位19歲女孩感動了。

女孩名叫賴桂娟,小的時候,爺爺、奶奶、母親都不在了,三年前父親也去世了。

這個失去所有親人的孤獨女孩,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被廣東醫科大學智能醫療工程專業錄取。

獨身一人的她靠什麼走到現在,被採訪時,她告訴記者:「我的人生道路還很漫長,我自己一個人就要學會自己去面對困難,變得更獨立。」

為了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暑假時她隻身一人去廣州圖書館打暑期工。

失去親人的庇護,靠著獨立,賴桂娟把無人遮擋風雨的生活過得活色生香。

作家安娜·昆德蘭說:父母最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對孩子放手。

培養孩子獨立面對世界的勇氣和信心,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獨立的孩子,能活成自己生命中的光

去年,一位外賣小哥許慶龍被諸多網友稱讚,患有腦癱的他,沒有窩在家裡靠父母供養,而是實現了自給自足。

他每天能接外賣十幾單,月收入4000元,儘管跟客戶溝通時儘管吐字費力,但他依然全程都在努力微笑,自信滿滿。

有段時間,因為沒有來得及進行人臉識別,沒有微笑服務,他的帳號被外賣平台暫時限制。

消息傳出,不少網友想資助他,但都被他婉拒了,他說:「我靠我自己,每天可賺一百多元!」

一句「靠自己」,讓人看到獨立讓許慶龍可以從容應對生活中苦和難,也能快速修復自己。

《三十而已》中的單親媽媽顧佳,從小媽媽去世,只剩爸爸的她學會了照顧自己,進了寄宿學校後,更是一個人扛起了所有。

從小練就的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讓結婚後的她應對生活不慌張不迷茫:

公司業務出現問題,丈夫一籌莫展,她一個電話搞定;

兒子被同學欺負,她隻身一人為孩子大打出手;

即使發現丈夫出軌,她也毫不猶豫地說:我們離婚吧。

獨立讓顧佳可以遊刃有餘地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始終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針對孩子的獨立性做過這樣一項調查,顯示孩子未來成功的可能性與智力的差異不大,而與個人的獨立性有關係,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獨立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是父母給孩子打造的助力飛翔的翅膀,是孩子面對困難時,披荊斬棘的武器,是守護孩子成功的鎧甲。

孩子無法獨立,是父母對他最大的殘忍

有人說:「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他們就像老鷹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

《請您原諒我》有一期來了一位64歲的母親,上台給自己37歲的兒子道歉,因為她親手養廢了自己的兒子:

兒子吃水果,她洗好了送到嘴邊,兒子上廁所,母親給沖洗,吃飯,都要給兒子把飯菜筷子都準備好,兒子的內衣褲還都是自己給洗。

這樣事事包辦的結果是,37歲兒子一年最多洗個兩三次澡,吃喝拉尿睡都不能自理,甚至連門都不會關。

父母用自己的手砍掉了孩子翅膀,讓他一生都如同被社會拋棄的棄嬰,無法在人間生存。

還記得那個37歲博士生李明亮嗎?

37歲博士畢業的他在家啃老八年,不找工作、不出門,他每天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只有吃飯才出來。

一把年紀身體欠佳的父母,還要做小工賺辛苦錢養活高智商的將近四十歲的兒子,就連已婚的妹妹也不得不拿錢接濟家裡。

李明亮之所以這樣,源於當年讀書的時候,父母告訴他:你專心讀書就好,其他不用管,甚至為了讓他安心讀書,妹妹專門輟學照顧他的一切。

父母的溺愛,讓李明亮長成了高智商的博士,卻無法在生活上畢業的成年人。

美國哲學家弗洛姆認為:

檢驗一個母親給孩子的愛是否是優質的,有一個試金石,即母親是否願意充分地對孩子放手,是否願意推動孩子自主和獨立。

父母替孩子受的苦和累,奪走了兒子鍛鍊自我的機會,父母替孩子走的路,偷走了孩子將來練就的獨立能力;

把兒子養成了一個永遠無法長大的嬰兒,讓他今後都無法在社會中生存,這份愛不是優質的真愛,而是極大的自私,是對孩子最大的殘忍。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孩子長大後才能抵擋風雨

心理學家湯普森曾說過:

「如果童年要有一個終點,那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能夠離開家長的懷抱後,自主追求更多的冒險和挑戰,這是家長的職責和義務。」

孩子的獨立,並非天生,需要父母的精心培養,讓孩子擺脫依賴,父母們需要這樣做:

1、生活方面多放手

《正面管教》一書作者簡·尼爾森博士認為: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務,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歸屬感、價值感與成就感。

曾經浙江衛視的主持人朱丹,從小教女兒做家務,女兒才3歲,拖地洗衣樣樣在行。

不僅會自己晾衣服,還會自覺地去洗菜洗水果,小小年紀已經成了家裡的「得力幹將」。

放手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孩子不但可以體會到父母的辛苦,還可以發展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學會生活的各種技能,是邁出了獨立生活的重要一步。

2、問題面前少出手

美國總統川普,給自己的孩子們只提供生活費和學費,想花零花錢,自己出去掙,不能一有事就向他求助。

當孩子們感嘆壓力太大,他也不會主動向孩子伸出援手,而是用言語鼓勵他們,從不出手幫忙擺平。

女兒伊萬卡曾表示,她從小便被父親告知「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拼搏」。

讓孩子自己想方設法搬開前行路上的絆腳石,孩子才會從不斷地試錯和跌倒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鍛鍊機會小事走

獨立不需要父母刻意創造多大機會,它應該是由貫穿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言一行拼成的。

繪本《薩姆,你能做到》,熊媽媽和小熊薩姆烤好了蛋糕,準備給梅街的每一戶人家送去。

熊媽媽把車停在還在沉睡的第一棟房子前,告知小熊薩姆,她在車裡等她,讓小熊一個人把蛋糕送過去。

儘管小熊很膽怯,但媽媽還是鼓勵他自己去完成。

就這樣,在媽媽的鼓勵下,小熊獨立送完蛋糕給他的夥伴們。

從生活的小事入手,放手讓孩子自己獨自完成,讓孩子在一件件小事的經歷中累積出應對未來生活難題的能力。

獨立,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丹尼斯·魏特麗曾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責任之根和獨立之翼。

最近,一段盲童獨自上學的視頻獲得30萬點讚。

視頻中的男孩名叫鵬鵬,先天性失明,就讀於特殊教育學校。

開始,父母接送他上下學,現在讓他學著獨自回家。

對於鵬鵬來說,獨自回家意味著:絆到石頭、碰到障礙物,過斑馬線的時間把握,躲避行人車輛等各種考驗,但跟在後面的媽媽只是默默地看著。

因為有一天,她希望兒子能獨自走自己的人生,不僅如此,媽媽還教會了鵬鵬做飯、打掃、洗衣等基本家務,還教會了他跳繩、拉二胡、唱歌、遊玩等等,正常孩子會的,鵬鵬也不落下。

不得不說,鵬鵬的父母非常的有遠見,因為只有放手讓鵬鵬學會做自己該做的事,經歷自己該經歷的風風雨雨,鵬鵬將來才能成為獨立的個體,才能自己為自己抵擋風雨。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要總是牽著孩子的手走路,而是要讓他自己獨立行走。

父母讓孩子從小學會處理家務中的瑣事,將來才能應對人生中的大事。

父母讓孩子從小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孩子將來才能應付人生中遇到的棘手難題。

父母和孩子脫離,孩子才能獲得獨擋一面的機會和勇氣。

教孩子直面生活的能力,才是伴隨孩子一生的重要財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爸媽精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23/166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