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性格重要,還是智力重要?李玫瑾用40年的調查結果,給出答案

回想自己小時候,或孩子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或孩子,是這樣過來的:

在上小學之前,父母很少管孩子的事情,有時間就陪他們出去玩玩,沒時間,就讓小朋友自己玩手機,或交給長輩改,只要子女沒有生病每天吃飽了,就算完成養育任務。

一到上小學,父母就開始關注孩子的成績,在學校的表現,認為只有在校乖乖聽老師話,門門功課都是高分的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

對於孩子的心理、性格等問題,很少會關心。

一旦子女出事,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我家孩子平時很乖的」。

一旦子女出事,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我家孩子平時很乖的」。

而且還有許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小朋友,每天吃好喝好,只要乖乖上課就行了,怎麼可能會有心理問題,性格缺陷。

但專門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的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自己的研究成功告訴父母們。

孩子的性格比智力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在青少年心理問題方面,研究了40多年,分析過許多青年人的罪案,在馬加爵、藥家鑫等案件中,頻頻給出很經典的分析。

比如,在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報告中,她總結出了,對方是一個有性格缺陷的人,主要特點就是「孤僻且以自我為中心」。

他喜歡獨來獨往,不小心與他人發生衝突了,也從來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而不覺得自己有錯,並且在談論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喜歡以「我」為主題詞,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他喜歡獨來獨往,不小心與他人發生衝突了,也從來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而不覺得自己有錯,並且在談論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喜歡以「我」為主題詞,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而養成這種性格,與他的父母、家庭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馬加爵在家裡最小的孩子,有兩位姐姐,而且他自己智商高、學習成績也好,因此,從小被寵到大,自然喜歡以自我為中心。

馬加爵在家裡最小的孩子,有兩位姐姐,而且他自己智商高、學習成績也好,因此,從小被寵到大,自然喜歡以自我為中心。

這個因家庭問題造成孩子性格問題,然後引發悲劇的情況,幾乎存在所有案件中。

因此,通過李玫瑾教授40年的研究,也能知道,智商再高的孩子,如果有很嚴重的性格缺陷,基本都沒有未來

而智商差一些孩子,如果性格好,願意努力,將來也會過得不錯。

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時期,在0~6歲

李玫瑾教授還說過,社會問題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關鍵在早年,而人的早年主要活動範圍在家庭中。

李玫瑾教授還說過,社會問題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關鍵在早年,而人的早年主要活動範圍在家庭中。

並且教授還認為,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是滯後的,早期受到的影響,可能在長大之後才逐漸顯示出來。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撫養很重要,特別是他們0~6歲的這段時間,培養方式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情感、性格、三觀、言語等問題。

父母的早期的哪些行為會造成孩子性格缺陷

★沒滿足孩子的依戀之情

李玫瑾教授建議,媽媽最好在孩子三歲之前給他們關心愛護,而爸爸則可以偶爾哄一下,滿足小朋友對依戀之情的需要,同樣也形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分工合作

★溺愛孩子

在全心全意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不要滿足他們不合理的要求,並且家庭中的愛不能只集中在子女身上,媽媽可以愛孩子,但爸爸要更愛媽媽,好好照顧對方。

這樣,孩子才不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除了能讓他更有安全感外,還能讓小朋友覺得自己的家庭是充滿愛的。

如果父母之間相處關愛,互相幫助,形成了良好的關係連接,小朋友在情感得到滿足的同時,也會學著去愛護、理解他人。

★對孩子使用暴力

李玫瑾教授認為,當孩子3~6歲的時候,父母不能罵他、打他,也不要在娃鬧的時候給他講道理,同樣不能離開放任不管。

這些行為都會給小朋友造成心理陰影,造成他們冷漠、情緒失控、孤僻、自卑等性格缺陷。

0~6歲的孩子看似什麼都不懂,但卻正是性格形成的時候,為了小朋友將來的完美性格,父母要在他們的童年多花些心思才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母嬰參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2/167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