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廣東及各地修改計生條例「催生」 學者:人口紅利已盡

—中國各地修改計生條例"催生" 廣東人口紅利已盡再出生育優惠

北京街頭,一名婦女抱著一個孩子靠近政府宣傳孝道。美聯社圖片

近日,中國各地相繼啟動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改工作,給予每個家庭更長的產假,催生第三個孩子。廣東省人大常委會12月1日通過新的計生條例,刪除了「社會撫養費徵收」。有學者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耗盡,這些優惠政策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面對中國的出生人口不斷下降,今年8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其後各省相繼啟動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改工作,出台各種鼓勵生育的措施,催生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孩子。本周三(1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新增父母育兒假、獨生子女護理假,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等內容;提出再婚夫妻可生三孩、無需再交社會撫養費、新增育兒假護理假,以及政府分擔養娃壓力等優惠。

北京益仁平中心聯合創辦人陸軍對此表示,中國計生政策推行了數十年,造成男女比例失調及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修改政策雖好,但已經來遲了。

他對自由亞洲電台說:「生育率急劇下降,已經積重難返。儘管政府的大原則和方向是不錯的,但是具體的措施還是非常不到位,甚至有些措施適得其反。」

中國各省相繼啟動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改工作,賦予每個家庭更長的產假,催生第三個孩子。(路透社視頻資料圖)

學者:政府沒有給新生兒家庭具體補助

陸軍說,當孩子出生後,每一對夫婦付出的時間、精力及額外支出巨大:「有人測算過,養育一個子女可能要增加上百萬元人民幣支出。當前從廣東省對於計生條例的修改來看,沒有看到政府對一個家庭生育子女提供多少財政上的幫助,也沒提到稅收減免,予以優惠。」

廣東省修改的《計生條例》刪除了社會撫養費徵收、婚育證明違法責任和強制執行等內容;女方在規定的98日產假基礎上,再享受80日獎勵假;男方享受15日的陪產假;支持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等。

眾多網民對修改後的《計生條例》不屑一顧。網民「黎_賽賽」留言寫道:缺的是養娃的錢,不是這十天假。「千鴉百鴿」留言:「別再加什麼假了,先把特休落實了吧。」

各省新計生條例多以延長產假為「優惠」

新華社報導,截至11月28日,中國已有20多個省份完成修法或啟動修法,其中延長產假、增設育兒假、發補貼成為高頻詞。

20多個省份的鼓勵生育措施,大多以增加產假為主。比如,浙江對女方生育一孩延長產假60天,生育二孩、三孩延長產假90天。陝西省給予180天獎勵假。上海、浙江、黑龍江等地規定,子女3周歲前,夫妻雙方每年均可休「育兒假」;安徽則放寬到6周歲前。

圖說:2021年5月20日,兩個孩子的母親岳燕(音譯)在北京的一個公園裡照顧她的一個女兒。35歲的岳艷花幾天時間照顧2歲的孩子,晚上輔導她10歲的孩子做作業。(美聯社)

願意支付補助金的是四川紅棉市,對生育二、三孩的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補貼金;新疆石河子發放500元、1000元補貼。陸軍說,在西方很多國家,父母每生育一個孩子都由政府提供財政補貼,而托兒教育機構都掌握在政府手中。

中國預計明年新生兒出生率接近零

時事評論人王正認為,政府通過各種方式鼓勵民眾生育第三胎,這與人口紅利被耗盡有直接關係。

他對本台說:「政府還想利用人口紅利招攬國際資本,但是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給人們帶來的壓力,民眾感到苦不堪言。所以(當局)不斷在鼓勵生育,但民眾不想生育了。此次政策修改可見,是沿海發達省份。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經濟動力不斷下滑,疫情持續兩年也蒸發了大部分資本。政府沒有實體經濟支撐,全國土地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現在鼓勵底層社會民眾生第三孩,創造生產力。」

據官方統計,2017年,中國新生兒數量只有1728萬;2020年,降至1003.5萬。而且新生兒出生率的減少,已經導致人口減少以及老年人在人口結構中的比重上升。據人口專家估計,2021年中國的新生兒出生率接近0%。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3/167873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