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研究:環繞地球的神秘准衛星或為月球碎片

編號為2016 HO3的小行星「振盪天星」運行軌道與地球軌道對比,有時它在地球的前面,離太陽更近,有時在後面,離太陽更遠。

近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究2016年首次發現的一顆名為「振盪天星」(Kamo』oalewa)的繞地小行星究竟從何而來。天文學家近日發表的研究證實,它很可能是月球的一塊碎片。

今年春天,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一組天文團隊通過亞利桑那州南部格雷厄姆山上的8.4米口徑大雙筒望遠鏡觀測發現,振盪天星反射的光線光譜,與美國宇航局(NASA)阿波羅任務中取得的月球岩石光譜相匹配,說明它可能是月球被隕石撞擊後噴飛至太空中的月球碎片。

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亞利桑那大學的天文學家沙基(Ben Sharkey)說:「這個春季我們進行了許多所需的後續觀測,我們查看了可以訪問的每一個近地小行星光譜,目前看來沒有比月球碎片更好的解釋。」

在觀察這顆小行星時,天文學家發現它的顏色異常鮮紅,表明它是由矽酸鹽物質構成。

此外,這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是其月球起源的另一個線索,它的軌道與地月系統軌道較為接近。

振盪天星模擬軌道。(Tiouraren/Wikimedia Commons)

事實上,振盪天星於2016年被夏威夷的Pan-STARRS1望遠鏡發現,原本編號為2016 HO3,其直徑約在45米至57米之間,大小相當於一座摩天輪,與地球最近距離為1450萬公里。

科學家當時指出,「振盪天星」已繞行地球將近一個世紀,未來仍會在地球身邊繼續旋轉數百年。因其距離地球太遠,所以還算不上是地球真正的衛星,只能被劃定為「准衛星」,加之它的運行軌道穩定,所以不會有撞擊地球的風險。

由於這類近地小行星亮度微弱,比肉眼可見的最暗恆星還要暗400萬倍,所以非常難以觀測,得動用人類最強大的望遠鏡才能觀測它。此外,由於它特殊的軌道,每年4月才能從地球上觀測到它。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探測到地球的五顆准衛星,但唯一一個被實際研究過的卻只有振盪天星。因為其它幾個准衛星更難觀測,無法進行分析。

但是,研究人員目前還不確定振盪天星是如何從月球上脫離出來的,因為目前尚未發現與此相似的其它可能起源於月球的小行星。要查清它的本質屬性,唯一的途徑是通過取樣化驗,這或許在未來十年可以做到。

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7/168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