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群眾的眼睛以及默契

作者:

「文革」期間進食堂打飯,有一套感恩祈禱的禮儀。走進中央飯廳,對著毛主席的巨幅畫像先要一手端著碗匙,一手高舉小紅寶書揮舞,朗讀一段語錄。儀式始興之時,有紅衛兵監督,馬虎不得,有人想逃過功課,從邊門溜入,徑奔飯菜而去,倘被發現,就會給抓到巨幅畫像前,先虔敬認罪,繼而罰讀長段語錄,由此耽誤打飯,真箇成了欲速則不達。更多的人往往斜眼瞟著那邊打飯的隊伍越排越長,這邊不得不捺下性子,齊聲讀一段「最新最高」或是「世上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之類的相關「指示」。

漸漸,為了早一點打到飯,吃到供應有限的菜,大家心照不宣地把語速急提,像今天唱Rap那樣,匆匆讀完,急奔賣飯窗口而去;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巨幅畫像旁實施監督的紅衛兵也撤了崗,於是儀式變成了走過場的滑稽劇:只見三兩人步入食堂,也不駐足,對著畫像象徵性地一揮膀子,連讀三遍當時最短的語錄「要鬥私批修」,不知是自表忠心,還是算給那邊的畫中人一點面子。

再往後,食堂請示儀式對大多數人而言,自動消亡,畢竟排隊吃飯,填飽肚子是世上「最大問題」——除了像被關押在校的巴金先生,他在中文系紅衛兵押解下,手提兩個熱水瓶(飯後打水為全天所用),照樣要對巨幅畫像行禮如儀,左焰最熾之時,還曾見老人被迫跪在食堂濕漉漉又沾滿油漬污垢的磨石地上誦讀語錄。

然後儀式便移至寢室舉行:大家把飯菜打回,若是夏季,先忙著把上衣和長褲除了,擺開棋盤,這時突然有哪一位想起還沒「飯前請示」,便提醒眾人,於是照樣敷衍潦草地大嚎三聲「要鬥私批修」,接著一邊進食,一邊大殺車馬炮。待到一局殺完,那穿著寬大紡綢衣褲(此人從不赤膊)的師弟甩著雙臂,到盥洗室去沖洗飯碗,一邊吼著自娛:「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那是京劇樣板戲《沙家浜》中的唱段)。

時隔四十多年,回憶起來,此情此景仍是縷縷清晰皎然。

是什麼保證了這樣一幕滑稽劇日復一日屢演不止?當年有句用爛了的警句,叫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話隱含恐怖的殺機。誰敢不「請示」就張口吃飯,保不准哪位室友突然賁發革命腎上腺素,奏上一本,那是有可能老帳新帳一起算的。但與此同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誰都知道這是演戲,於是才會把這本應嚴肅認真的程序,做得如此潦草、荒誕,像是彼此早已達成了某種默契。安插臥底,鼓勵告密,迫使群眾甚至包括親朋相互提防,相互監督是「文革」政治動員、社會監控的一大法寶,當局用它已有得心應手之效,這一點其實群眾也早已心知肚明,所以戲雖乖離幼稚,大家還是照演不誤,以免生事招禍。

另一方面,群眾的默契和敷衍了事,「文革」當局當然也瞭然於胸,不過只要不出幾個出格異類,門面還在勉強維持,懶得也無力去追究。這大概也算是眾庶與權勢的一種博弈吧,直到最後「請示」儀式被棄若敝屣,「文革」也以失敗告終。

2009-6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南方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11/168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