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歐外長關切中共對立陶宛脅迫升級 德國企業面臨兩難

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美聯社

北京因為立陶宛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台灣代表處,對立陶宛祭出一連串外交和經貿施壓。立陶宛近期對中貿易也遭遇進出口障礙,也對德國企業造成衝擊,因而引發美歐多國的關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與立陶宛總理通話表達支持後,22日又致電歐盟外長博雷利,強調會持續與立陶宛站在一起。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2日致電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兩人除談論俄羅斯烏克蘭邊境緊張情勢外,也關切立陶宛遭受的中國脅迫。

歐盟發表的聲明指出,博雷利和布林肯討論了中國單邊行動不斷擴大的國際影響,「所有證據表明,中方單邊行動不僅嚴重阻礙了與立陶宛的貨物貿易,而且現在也影響了歐盟其他成員國和美國的公司。」

博雷利重申,歐盟將共同反對對其任何成員施加的所有政治壓力和強制性措施。

布林肯21日親自致電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Šimonytė),關切立國輸往中國貨物卡關問題。布林肯表達美國對立陶宛的支持如鋼鐵一般堅定(ironclad),且承諾會致力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對抗中國外交、經濟脅迫作為。

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在推特感謝美方的支持,表示歐盟、美國以及印太地區所有盟友,都須共同打擊脅迫。

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公布的通話摘要,布林肯與博雷利在電話中關切中國升級對立陶宛的政治施壓和經濟脅迫,他們批評北京的作為衝擊美國與歐洲企業。

普萊斯指出,兩人強調,在立陶宛面臨中共脅迫作為之際,他們會持續支持立陶宛,也會致力合作強化彼此經濟韌性。

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在推特上感謝美國對立陶宛的支持。(希莫尼特推特截圖)

對於美歐支持立陶宛的立場,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說,「美方和歐方應該做的,是敦促立方儘快承認並糾正錯誤,而不是不顧事實,刻意護短。美歐藉此無端指責中方,更是顛倒是非,違背道義,也損害美歐自身形象。」

趙立堅之前否認中方停止為立陶宛貨物清關,但是中共的經濟威脅變本加厲,德國波羅的海商會最近書面警告立陶宛政府,由於北京的威脅行動,德國投資者可能不得不關閉在立陶宛的工廠,除非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來恢復立陶宛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關係」。

德國是立陶宛的第四大投資國,德國波羅的海商會主席施洛德(Florian Schröder)表示,正是由於德國同立陶宛之間存在著熱絡的經貿關係,因此中國同立陶宛的外交糾紛也會對德國經濟造成衝擊。

據德國波羅的海商會表示,生產泥炭、雷射儀、汽車零部件的企業,以及高科技公司面臨著失去從中國獲得生產所需配件,且無法向中國境內的跨國公司出口成品的問題。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22日在評論這封函件時說,情況表明歐洲需要遏制工具,以進一步防止對立陶宛採取的措施蔓延到其他國家,他強調,歐盟應該團結一致明確地告訴中共,對於它對立陶宛施加的壓力作出回應。

而中共一帶一路上重要的中歐鐵路貨運系統,最近不僅與立陶宛的直達列車已經停止運行,前往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的中歐班列也將直接駐停俄羅斯,不再經停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以做為懲罰立陶宛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對於中共制裁立陶宛不但可能誤傷其他沿線國家,還會失去對中歐鐵路的信任,歐盟執委會負責交通運輸副總幹事馬西奇(Maja Bakran Marcich)針對以政治爭端的名義隨意取消歐亞列車服務指出,「新絲綢之路是全球供應鏈中重要且快速發展的部分。不過,看起來它有可能成為外交和政治遊戲桌上的一張危險牌。」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24/168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