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80歲老父親告訴離異單身的女兒:人生沒有完美,只有取捨

首先是女人生活能力和經濟能力非常強的情況下,婚姻對於女人不是必備品。

其次是就是再找也最多找個能夠聊到一起,玩到一塊的人就好,生活上彼此不要涉及太深。

最後就是如果一定要找,千萬不要把女人最寶貴的自由和傍身錢弄丟了。老人說,如果只為了那點所謂的陪伴丟失女人最寶貴的東西,不值得。

老人特別強調:「人生沒有完美,只有取捨。自己要知道最重要和最寶貴是什麼,拿穩就行了,不要樣樣想要。」

當我看完這篇文字後,我感慨80歲老父親的苦心,和活得通透明白的思想境界。老人與時俱進,能夠有這樣的覺悟和勸告,真心地為女兒的未來和婚姻的思考,讓人感動。

這位女兒自身條件不錯,有能力,有實力,還有孩子,人生似乎就差一個理想的伴侶了。

女兒回應是自己是不會再找人搭夥過日子,或者再婚了。如果有合適的就彼此交個朋友就好。餘生里要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和自由,無事多出去鍛鍊身體,健康才是餘生最好的財富。

45歲單身帶孩子的女人,有能力和財力的時候,是不需要通過婚姻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因為她自己就能夠給予自己最好的生活,過自己想要的日子

曾有位父親說過這麼一句話:"我不歧視單親家庭的孩子,但如果我有女兒的話,私心會讓我勸女兒,不要和父母離婚的孩子談感情,更不要嫁給他。他們看似會比普通人更渴望家庭,其實他們骨子裡是不相信婚姻的。"

不是這位父親歧視離異家庭里的孩子,而是婚姻對孩子的影響很深。有些單親家庭里的孩子,一邊渴望家庭的溫暖,一邊又從內心不相信家庭里的愛。

生活里,很多女人為了給孩子一個看似完整的家,隱忍著婚姻里的各種不堪,直到孩子長大成人後,才有勇氣走出不堪的婚姻,活一回真正的自己。

人生從來就沒有什麼完美,有的只是內心的取捨。捨去了什麼,必然會得到內心想要的東西。

現在網絡里的「中老年相親節目」里的各種奇葩要求,讓人大開眼界。男人大多數要女人付出金錢,體力,勞力,他們還要用一句「這些不都是女人應該做的嗎?」來為自己解脫。

再找伴侶的中老年人,看得更重的是自己能夠從這段關係里得到什麼,有什麼具體的實際恩惠。

有人打著尋找再婚伴侶的名義,不過是為自己尋找自帶生活費,還能夠包攬家務活的免費保姆,最好還能夠幫扶帶男人子女帶娃,包括生活各個方面。

而自身條件弱些的女人,則是直接需要男人為自己未來的養老給個保障。女人在前一段婚姻里都沒有穩定的依靠,期待再找老伴給個養老保障,真是痴人做夢。

人生沒有完美,中老年人再找老伴,一定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尤其是女人,因為這個社會對於我們女人來說,真的沒有太多的優越感。

男人覺得自己出了生活費,你就要如保姆一般做好家務活,既然照顧好他的生活起居,也要對男人的子女好,不能有怨言,因為這些本就是女人的本分。

我覺得老人說的這句話非常在理:生活能力和經濟能力非常強的情況下,婚姻對於女人不是必備品。

女人能夠養活自己,還能夠為自己提供理想的生活,何必給自己尋找一個累贅呢?不如找個知心朋友,在彼此需要的時候,相互慰籍,相互幫扶,能夠坐下來暢聊就好。

不必把彼此帶進生活里,因為有時候,我們做不到完全看透一個人,被傷害一次就夠了,學會保護自己,才是女人最該做的事情。

有位52歲的退休女人,為了不讓自己的餘生孤獨寂寞,不顧女兒的反對,非要再婚,卻把自己的一套房子和存款都被男人欺騙走了,最終也是離婚收場,自己反而沒有地方居住了。

這位女人每月有4000多的退休金,有套兩居室的房子,還有30來萬的積蓄。

沒有退休前,她覺得日子過得還算舒心。自從退休後,家裡只有自己,女兒又在遠方,孤獨寂寞的日子真的太難挨了。

她就選擇再找老伴,在對方的甜言蜜語裡迷失了自己。聽從男人的勸說,把自己的房子買了,跟男人一起買了套大房子,結果這套房子寫的是男人兒子的名字。

等到她發現的時候,男人卻以離婚威脅她,讓她在男人家裡又辛苦帶了幾年的孩子,最終實在受不了男人一家子的氣,才選擇離婚。

人生沒有對錯,也沒有什麼完美,只是在取捨之間的平衡罷了。

選擇了再婚,就要接受再婚里的所有瑣碎的雜事;選擇了單身到老,就要學會享受孤獨寂寞的日子。

女人到了中老年單身後,最寶貴的就是:錢和自由。

沒有錢的生活會卑微,沒有自由的餘生會痛苦。既然自己已經是有經濟條件的自由人,何必再把自己置身於婚姻里呢?

我覺得這位80歲老人告誡離異女兒的話,是過來人對生活的領悟了。既通透明白,又富有深深的愛意。

一個離婚的女人,經歷過婚姻的鞭打,也經歷過歲月的打磨,已經明白自己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子了。

不論是什麼樣的選擇,一定要懂得:人生沒有什麼完美,只有取捨間的相互制衡。選擇了就不要後悔,堅持自己的選擇,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對自己最好的負責。

責任編輯: 陳茉莉  來源: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9/169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