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烏克蘭頓巴斯:血肉和謊言橫飛之地

這是一篇影評,電影叫《頓巴斯》,背景即發生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長年戰亂,眾所周知,這也是直接引起當下俄國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關注俄烏戰爭才找來這部電影看,然而這部電影,看起來很費勁,兩個多小時,沉重,甚至有些沉悶,為了寫這篇影評,幸虧看了多看了兩遍,才發現好多「彩蛋」,看似孤立的場景卻相互聯結,很多疑問豁然得解。

從2014年到現在,正在發生的這場戰爭,以極其混亂的方式進行著。這裡,戰爭被稱為和平,宣傳被稱為真理,仇恨被宣布為愛。具體到影片裡,其中含蓄地展示了包括爆炸和殺戮場面在內的十幾個場景,這裡給大家展現幾個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敘事。

血肉橫飛中的真實謊言

電影剛開始,一群演員正在化妝,看似為普通的拍攝做準備,突然被導演叫出去,「埋伏」在一個巷子裡。一聲巨響之後,紛紛出來完成拍攝任務,即一個一個接受採訪。

電影進行46分鐘後,鏡頭展示一個防空洞,裡面擠著前來避難的幾十個男女老少共同居住,背景的一角展示了電螢幕幕上演員們的鏡頭。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在冒充證人,集體演出一個真的恐怖襲擊事件「假新聞」。

說實話,幸虧我看了第二遍,我第一遍真是忽略了這個細節。在這個後真相時代,在頓巴斯,現實是一種無用的商品,可以任意複製和包裝。奧威爾式的假新聞傳播,滋養著愛國主義和對戰爭的歇斯底里。

接下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一名身穿防彈背心的德國記者與翻譯,來到哨卡,準備從烏克蘭進入頓巴斯地區試圖採訪,從進關卡開始,就受到各種刁難,甚至扯到這名德國記者的爺爺一定是法西斯這種混帳話來。

在另一個路障處,一名親俄武裝的女軍官命令所有平民下車,冬日裡命他們脫光上衣,檢查手機通訊,並斥責他們被認為是親法西斯的叛徒。

觀影的朋友會發現,整部電影,你罵我法西斯,我罵你法納粹,互相咆哮,相互指責。

當記者他們進入頓涅茨克地區時,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們坐在坦克車上調戲著德國記者,記者要求採訪軍官,所有人都在推諉搪塞,好像沒人是負責人。這時來了一個說話很有分量的軍官模樣的人,找來一個瘋顛怪誕的人來接受採訪,前言不搭後語。這裡導演似乎是在暗示,這批武裝其實是俄羅斯人假裝該地區的當地人。

接著,鏡頭進入了流離失所者的地下避難所,這裡人滿為患,廁所無法使用。在這樣一個如老鼠洞般的居住環境之下,他們卻相當滿足,起碼可以在城市炮擊中尋求安全保障。也就是在這個場景中,看到了打開的電視中正播放電影開頭提示的極其真實的「假新聞」。

而在另一邊被軍事占領的小學地下室,滿滿一屋有錢人,被荷槍實彈的軍人限制自由,他們都被勒索交贖金才能獲得自由。有一位中年人被軍官逼迫「捐獻」了自己的汽車後,仍需要打電話叫家人送來15萬美金才能獲釋。

在頓巴斯的大街上,一名被俘的親烏克蘭部隊志願者,胸前掛著牌,脖子上繫著黃藍雙色國旗,被捆在大街電線桿上示眾,遭受辱罵毆打。當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時,才發現在接下來一場本應美好和聖潔的婚禮上,剛剛在大街上參與狂毆烏克蘭戰俘的幾個青年也在其中,他們與新郎分享剛才虐待俘虜的視頻。

影片的最後,也是最讓人感到震撼的場景。影片開頭參與表演假新聞的十二位演員,擁擠在一輛房車內等待消息,等來的卻是被集體屠殺滅口。殺人者竟是前面哄騙車主去「捐贈」自己汽車的冷血軍官,行兇之後他乘坐那輛被逼捐的車輛揚長而去。

幾分鐘後,又是似曾相識,另一批群眾演員們又排著隊接受採訪,描述一場令人震驚的「恐怖襲擊」。

宣傳還是真實?

《頓巴斯》是一部2018年國際聯合製作的劇情片,由謝爾蓋·洛茲尼察( Sergey Loznitsa)執導,這部電影為他贏得不少榮譽。

電影表現的俄羅斯的介入、分裂主義的暴力和罪行,以及電視上的謊言,都是戰爭的真實組成部分。觀眾可能會留下這樣的印象,即戰爭期間唯一針對平民的暴力行為是由俄羅斯一方的行徑,那麼,這部揭露謊言的電影,怎麼證明自己不是謊言?

英國的一位記者早早地就發現了這個問題。肖恩·沃克(Shaun Walker)作為《衛報》當時的莫斯科記者,在頓巴斯呆了幾個月,他表達出了對這部電影有失偏頗的懷疑。

他說洛茲尼察這電影表現了分離勢力利用了該地區的痛苦,謊言和虛偽,而對於烏克蘭地方當局的腐敗和傲慢,對東部民眾被剝奪權利很少表現。更看不到訓練有素的烏克蘭部隊向居民區發射炮彈的暴行,以及各種血腥事件。而且,洛茲尼察並未表達出對這批人的同情,反而更願意把他們描述得像動物園裡的動物和非人的暴徒。

肖恩·沃克總結到,這是一種恥辱,因為這種選擇性的講故事方式最終使這部電影與俄羅斯製作的關於戰爭的眾多宣傳片並無二致,只是比俄羅斯的宣傳更精緻,更有藝術天賦。

謝爾蓋·洛茲尼察的《頓巴斯》與他之前的兩部作品《我的喜悅》(2010年)和《溫柔的生物》(2017年)構成了三部曲,對俄羅斯當代政治提出了嚴厲批評。

而這部《頓巴斯》涉及俄羅斯和烏克蘭東部地區極其複雜的關係,而且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疑似介入的這場戰爭一直在進行著,鑑於洛茲尼察是烏克蘭人,2001年舉家移民德國,所以,在西方社會環境下,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中允持平,是對一個導演極大的挑戰。

戰爭煉獄使人性扭曲

這部電影沒有主角,沒有配樂;十三個場景,沒有美景,沒有美德,沒有任何賞心悅目,可以說醜陋,甚至片中婚禮的場景都讓人作嘔;十三個事件,鬆散,並不容易發現其中的聯繫。整部電影色調黯淡壓抑,銀幕構圖充滿了可怖的氣氛。

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地,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現在正在經受猛烈的炮火,俄羅斯和烏克蘭正在此地鏖戰。互相指責對方是納粹,任何人都可以稱他人為法西斯主義者,以使野蠻行為合法化。

可以想像,社會契約已經被無形的力量所破壞,人和人之間是狼對狼的關係,霍布斯描述的畫面是如此生動,社會已經倒退到由暴力和腐敗統治的自然狀態。

我們作為遠離戰亂的一群人,更應珍惜當下的和平,人的靈魂所以高貴,是因為有美德,而戰亂,會踐踏美德,人就會變得如野獸。

————————————

參考文獻:

https://www.amazon.co.uk/Donbass-Sergey-Loznitsa/dp/B07T9P71NZ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9/apr/16/donbass-true-lies-from-the-ukrainian-frontli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nbass_(film)

http://inter.pyramidefilms.com/pyramidefilms-international-catalogue/donbass.html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加拿大和美國必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14/17206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