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的討好,到底在討好什麼?一位媽媽的泣訴,讓我心疼

昨天,給一家孕嬰店做「依戀關係」方向的授課,課後一位媽媽痛哭流涕,甚至一度失聲痛哭。我儘可能保持平和地詢問原因,媽媽說:「我感覺我的兒子在討好我,他怎麼就沒有一點脾氣呢?難道在外面也是這樣嗎?」

等媽媽略微平復了一下情緒,說起了事情的始末。

家裡有兩個孩子,老大是男孩,今年上初二,老二是女孩,今年才一歲多。前天,媽媽和兒子拌嘴,發生了幾句爭吵,媽媽以為孩子在上學時會負氣出門,沒想到的是,兒子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出門前一樣和媽媽打招呼。媽媽說:「他一個大小伙子怎麼就沒有一點脾氣呢?我很擔心他是在刻意討好我。」

「那麼,您有什麼證據嗎?還是您的猜測?如果孩子真的摔門而出,或者和您大吵大鬧,恐怕您更擔心了!」我以為這是媽媽自己無端的焦慮,所以反問了幾句,然而媽媽接下來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孩子曾經向老師說過:我努力學習就是為了不讓他們倆(爸爸媽媽)因為我吵架。」

我的天吶!一個沒有一絲叛逆、躁動的青春期,是應該有的樣子嗎?青春期所應表現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在某些方面被壓制了。媽媽說,有了妹妹之後,肯定或多或少對大寶有所忽略,另外對大寶的學習、培養方面的問題和爸爸的溝通一直也不順暢,經常是吵架的形式體現。但是夫妻二人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反而是孩子覺得有了問題:因為我不夠好,所以你們才吵架,所以我要更加努力表現,讓你們少吵架,甚至不吵架。

針對這個家庭的現狀而言,我想你應該明白了:孩子在討好什麼?籠統地來說:孩子討好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得更多、更好的生存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例如:吃的、穿的、用的、微笑、鼓勵、擁抱、和藹的語氣等。

重點是在於: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討好的習慣,甚至是討好型人格呢?當發現孩子有討好的行為存在時,作為父母該如何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案例中的家庭狀況,應該能給你一些啟示:

第一,媽媽和爸爸的溝通方式可能是存在說話聲音大、語氣急躁等表現,夫妻雙方不覺得這是問題,卻給孩子造成了假象:因為我的學習問題,他們才吵架,所以是我不好,我應該要更努力。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媽媽向孩子做一個澄清,澄清夫妻間的關係和溝通方式,以及消除給孩子帶來的錯覺。

第二,既然已經意識到對孩子存在情感忽略,就應該及時給予彌補。我的建議是:如果不會用語言表達,就多抱抱孩子,用肢體語言的魅力代替語言的匱乏和羞澀。

有一個小案例非常想分享給你:曾經有一位公務員爸爸,做單位一把手,常常會把在單位的工作作風帶回家,令孩子和自己的關係漸行漸遠。爸爸因此感覺到苦惱,當時給爸爸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多擁抱孩子。

孩子已經差不多和他一樣高了,加上之前的情感距離,讓爸爸感到為難。第一次爸爸想表示出抱一抱兒子的時候,兒子拒絕了,但是爸爸沒有放棄,直接拉著兒子的胳膊,一把拽到自己懷裡:「來吧!兒子,讓爸爸抱抱你。」

當爸爸描述起這段場景的時候,我忍不住笑了,畫面感實在是太強了。就是在爸爸這樣「強行擁抱」的堅持下,爸爸能感受到孩子和自己距離越來越近了。孩子已經開始主動擁抱爸爸,並嘗試父子倆坐在沙發里手拉手地談心,爸爸對這樣的變化十分滿意。

其實,要避免將孩子培養成討好型人格也非常簡單,只要遵循一條原則就好:無條件積極關注。這麼說,可能有些抽象,不夠具體生動,我來舉個例子說明。

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父母知道後,訓斥、打罵……這是有條件的關注,談不上積極二字。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父母知道後,通過試卷分析,幫助孩子找出改進辦法,並發現孩子在這次考試中做得好的方面,在以後繼續保持。那麼,這是有條件地積極關注。

如果自己愛,可以不附加任何條件給予孩子,並且善於看到事物的兩面性,願意從積極的視角看待孩子,這是無條件積極關注。

要做到這一點難嗎?其實,挺難的!因為嚴格來說,我們每個人都走在人格完善的路上。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獲得的也是有條件的關注,已經潛移默化成為我們自己「無意識的內部工作模式」。

要改變自己的無意識、有條件,甚至是消極的關注,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放下自己固有的標準,不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尤其是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不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對比,因為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可比性,成績好,不代表所有。

第二,積極傾聽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將自己的感受投射給孩子。通俗來說,不是我認為怎麼樣,別人也會認為怎麼樣。做到積極傾聽,有三個步驟:

1、重複—重複孩子說的話,以表示我的確在認真地聽你說。

2、重組---將孩子話語中的重點信息提煉、重組、複述,以核實我聽到的確實是你在表達的,避免產生理解性的差異。

3、指明感受---將孩子的感受用情緒詞表明,讓孩子理解自己當下的感受是憤怒、委屈、恐懼、喜悅。讓孩子能夠理解情緒的力量以及情緒來臨時的感受,為以後能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奠定情緒概念的基礎。千萬不要忽視概念的作用,人類的所有學習,都是基於對概念的掌握。

結語:當父母表示出有條件關注的狀態,孩子為了獲取更多、更好的生存資源,自然而然會表現出討好的姿態。更加可怕的是,一旦這種討好的姿態變成了孩子的「無意識的內部工作模式」,討好型人格也就形成了。

@37度暖爸心理所婚姻家庭與親子關係在職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兒知識。據不完全統計:關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滿,孩子更乖巧。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7度暖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18/174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