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住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人們除了追求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外,還重視它的精神功能,並形成了階級社會的門第觀。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古代各個朝代的住宅都是什麼格局?
春秋時期,士大夫的住宅大門分為三間,中間為門,是辦公的場所;左右為「塾」,是「家教」的地方。
門內是庭院,上方為「堂」,是生活起居會賓禮儀的地方,堂的左右為「廂」,堂後的房子為「寢」。
漢代的貴族住宅,不但要有門、塾、堂、廂等,還要有車房、馬廄、廚房、倉庫及僕人住房。
建築形式多為木結構和干欄式,懸山屋頂,出現了方形、圓形、長方形等多種形式的窗戶,並有各種窗欞,用圍牆組成的三合院、四合院已經出現。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貴族的住宅庭院多為對稱布局,大門多為廡殿式,圍牆內側有廊圍繞的庭院,在一個宅院中,有數組迴廊包繞,有數個廳堂供不同之用。
隋唐五代時期,貴族的住宅布局更為自由活潑,出現不對稱布局的庭院,大門由烏頭門代替了廡殿式,常用直欞窗迴廊繞成庭院。
宋代的城市住宅多為四合布局,以廊屋代替迴廊,前大門進入後以照壁相隔,這種形式增加了居住面積,非常實用。
明清時期,住宅大致可分為規整式格局和自由式格局。規整式格局作為傳統住宅樣式的主流,一般為三合院或四合院。清政府還對住宅的格式、尺度、等級進行嚴格的規定。
有「一正二廂」嚴格內外、尊卑有序,這促使規整式住宅轉變為封閉內向型院落,建築物都有中軸線,均齊對稱,主次分明,體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生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