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 "國際金融中心"經濟前景未卜

7月1日香港將迎來回歸25周年,中共商務部6月30日表示將依一國兩制全力支持香港經濟發展,不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仍存在嗎?在北京加強掌控之後,對香港經濟造成什麼損害?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搭乘廣深港高鐵抵達香港西九龍站,前往參與回歸25周年慶祝活動。這是時隔5年後他再次訪港,也是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首次離開中國大陸。

「歷經風雨後香港浴火重生,呈現出蓬勃的生機……」習近平在抵港後的講話中大力稱讚一國兩制,指其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不過香港的經濟繁榮仍持續嗎?

2022年6月30日,習近平乘坐高鐵抵達香港,慶祝香港從英國移交給中國25周年。

國際金融中心須有資訊、新聞自由

曾經擔任香港有線財經台台長的顏寶剛認為,在北京日漸收緊的控制下,香港逐漸失去資訊和新聞自由,這正是國際金融中心需要擁有的重要元素。

「金融中心如果沒有資訊及新聞自由,投資者會難以掌握資訊的真實,在作出投資前可能會受到不必要的政策干擾,那麼他們(投資者)就需要更高的風險溢價(Risk Premium),才會投資到當地市場,」他向本台分析,「上一年港股表現明顯跑輸歐美市場,已經看到投資者作出了選擇。」

顏寶剛告訴本台記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訊自由與國家安全同等重要,但從香港候任特首李家超是紀律部隊出身的背景來看,北京在未來五年將國家安全為首要任務。

香港經濟依賴從外資轉為中國

在香港回歸25周年前夕(6月30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回歸25年來雙邊經貿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將繼續依照「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全力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不過外界看法並不樂觀。法新社29日的報導指「回歸25年後香港經濟前途未卜」,指經濟不確定性正在壟罩著香港。文中引述數據指出,在1997年剛主權移交時,香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曾占中國的18%,而在2020年,這個比例跌至不到3%。

報導表示香港市場發生巨大轉變,在1997年之前,外資支撐了一半的市場,但現在卻過度依賴日益孤立的中國資本,需要努力擺脫政治動盪和疫情引發的邊境關閉造成的損害。

人才流失恐影響經濟發展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後,北京政府開始大力鎮壓香港的異議人士,使美國以香港不再具有足夠的自治權為由,撤銷其優惠貿易地位。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2021年下半年創了過去五十五年來最多人移民的紀錄。

「他們當中很多是專業人士及中產階級,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就業人口減少近二十萬人,已經反映人才流失是當前香港最大的問題。可惜政府當局似乎視若無睹,這在未來幾年將會影響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發展。」顏寶剛說。

美國非政府組織「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總裁朱牧民也抱持相同看法,他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香港最優秀、最有才華、知識淵博並與國際有聯繫的人接連離開,「香港在自我隔離的同時正在流失人才。」

朱牧民說,香港和北京當局徹底破壞一國兩制的承諾,包括公民權利、人權法治,以及香港人和全球公司享有的獨特保護。

「使香港在經濟上吸引人和可行的條件,是個人和公司的自治和基本權利保護。經濟上,此時唯一的策略就是與大陸「整合」,雖然總會有公司願意在中國獲利,但這已成為越來越大的挑戰,無論是在監管意義上,還是在社會意義上。」朱牧民說。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共承諾確保香港維持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這使幫助香港成為世界頂級金融中心之一。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1/176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