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重探抗戰史》卷二 蔣介石日記直面強人心境變化

新書《重探抗戰史》卷二封面截圖

中國八年對日抗戰改變了中日兩國命運,美國斯坦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出版了《重探抗戰史》第二卷,從蔣介石的日記探究八年抗戰不為人知的內幕。過去國民黨的黨國教育把蔣介石塑造成"民族燈塔"、"民族救星",蔣介石日記則揭露了這位強人內心煎熬、彷徨和無助的不同心境變化。

郭岱君7月2日以「重探抗戰史:戰爭與我們的距離」為題在台北發表演講。郭岱君開場表示,2006年蔣介石的日記公開,使得抗戰史的研究有了新的史料。2013年時有許多學術界人士開始認為是時候開始重新研究抗戰史。很多人對於抗日史有許多疑惑,包括中日大戰是如何打起來的?中共如何在抗戰中坐大?國民黨為何贏了抗戰卻輸了江山?藉由匯整兩岸、日本和美國的跨國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為讀者解惑。

打不贏的仗這仗怎麼打?

「『蔣介石日記』一直在講,中國不是日本對手,日可三日亡中國、中國軍隊有敗無勝、打不了。」關於對日抗戰初始,郭岱君提到蔣介石日記下了這樣的註解。

郭岱君指出,當時的中國是半封建社會,文盲率高,很多排長、連長無法看地圖,中日兩國國力懸殊。包括汪精衛、孔祥熙等人,幾乎80%知識分子都認為「這仗不能打」。而且,中國直到1937、38年都不是個統一的國家,南京國民政府統治長江下游六個半省,號令進不到四川、雲南等地。軍閥割據,江西還有蘇維埃,中國處於七零八落的情況。

郭岱君:「蔣介石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如果歷史重演還是攘外必先安內。汪精衛說『戰既不能,不戰也不能』,蔣介石也很矛盾,一天說不能打,第二天說我就是一條命怕什麼!與其坐而待亡,何如死中求生也。」

郭岱君7月2日以「重探抗戰史:戰爭與我們的距離」為題在台北發表演講。(記者黃春梅攝)

蔣介石的大戰略-持久戰、拖字訣

直到1933年,蔣介石認為日本真正敵人為美、俄,如果與中國大規模作戰是無的放矢、沒道理的,雖勝必敗,此為日本最大的弱點,中國唯有與之持久戰鬥。「我(蔣介石)認為,如果能抵抗三年、五年,國際局勢會有新變化,敵人內部也可能有變化。」郭岱君說。

蔣介石籌謀持久戰,日記里提到他採取「以和日掩護外交,以交通掩護軍事,以實業掩護經濟。以教育掩護國防,韜光養晦乃為國家唯一自處之道乎!」然而,在這過程中,中日簽訂了兩項協定引發罵聲一片。

先是在1933年與日本達成《塘沽協定》,蔣介石認為,「我屈則國生,我生則國屈。」因為仍未準備好,只能忍辱負重!1935年,與日本簽了《何梅協定》,中國幾乎喪失華北地區主權以及禁絕一切抗日行動。1935年6月10日中央軍退出華北時,蔣介石描述了他和蔣宋美齡的心情:「感到悲憤欲絕,實無力舉筆覆電,…妻乃下淚,徹夜未寐」。

中研院近代史學者黃克武(左二)、蘇聖雄(左一)參與郭岱君演講座談。(長風基金會提供)

籌謀最後根據地西安事變打亂一盤棋

郭岱君說,蔣介石在1933到1934年間跑遍西北、西南之地,最後選擇重慶和四川為抗戰的最後根據地。蔣介石甚至在日記中提及,「現在,我可以負責告訴大家:我決不怕戰爭,不過,我要作有計劃、有準備的戰爭」,「我們和日本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郭岱君分析,「盧溝橋事變很難和平解決,因為西安事變後,全國一致要抗日,沒有七七事變,八八、九九也會打起來。因為任何一個領袖,遇到這種事情再不打,他自己的統治正當性都會有困難。」

蔣介石的惱羞成怒與彷徨無助

國民軍敗多勝少,讓蔣介石在國際場合矮人一截。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正值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偕妻子宋美齡參加開羅會議,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要將中國列為四強之一,英國首相邱吉爾瞧不起中國,蘇聯更拒絕參加。蔣介石期待余程萬將軍在常德能打出漂亮的一場仗。

然而當時,中國裝備比1937年的淞滬之戰相差無幾,3人配把槍,還得用繩子綁起來。按照中日傷亡比例,平均日本陣亡1個士兵,中國要陣亡5到7個,余程萬的57師8千人對抗3萬日軍已屬難得,但蔣介石仍勃然大怒。

郭岱君:「蔣介石的命令是與常德共存亡,最後余程萬隻帶83人逃出,蔣介石非常生氣,責怪余為何沒有死在常德,蔣介石還要槍斃他。」

另一場戰役,方先覺的第十軍死守衡陽,苦等國軍援軍47天,郭岱君分析,許多報告稱國軍見死不救,但是,他們的研究資料發現,日本早就嚴陣以待,以致馳援進不去。當時蔣介石焦急得不得了,天天禱告。

「他禱告內容,主啊!你幫助我衡陽戰爭打贏,如果贏的話,我一定在衡陽山頂蓋世界最大鐵十字架來榮耀禰。他還說,主啊!禰一定要幫助我們,讓第十軍能撐下去,如果能度過此次劫難,我一定讓第十軍全體將士信耶穌。」

蔣介石日記出土揭露最高領導人心境變化

台灣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黃克武解讀,書中大量引用蔣介石日記,可以看出蔣介石堅決抗戰意志不容懷疑。其次,可以看出他彷徨、徘徊、無助、禱告又禱告無效。黃克武說,「如果不是日記出土,完全無法掌握最高領導人心境變化。」

黃克武分析,這本書有三類人看了會不開心。其一是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右翼的學者。因為這本書曝露,日本所謂的「聖戰」,其實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野心;其次國軍也有人不滿意,因為寫了太多蔣介石的缺點;第三類則是中國人。

黃克武:「中國一講到抗戰,認為中共才是中流砥柱,中國對日抗戰兩條主線,第一是蔣介石主導的正面戰場,另一是中共主導的敵後戰場,這兩條一樣重要。從這本書看出,正面戰場付出的代價,遠遠不是中共敵後能相比,中共在敵後做的就是擴張自己的勢力。」

蔣介石日記出土,雖然有助於抗戰史研究,但是現在台灣抗戰史研究陷入低潮。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助理研究員蘇聖雄指出,台灣的國史館現今主要研究取向是台灣史研究,尤其是白色恐怖。而國民黨黨史館,因為經費不足,現在幾乎難開門。但是,蘇聖雄說,「大環境對抗戰史研究非常不友善,在這樣的時局下可以刺激學者有更多思考。」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6/177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