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減免學生貸款帶來的後果

豁免學生貸款對數百萬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欠了學生貸款,又通過努力工作和汗水而緩慢但完全償還債務。

幼兒最早會說的話之一就是「這不公平!」事實證明,公平的概念,一個與正義有關的概念,從小就很直觀。即使是3歲的孩子也明白,功勞和業績是公平的基礎。功績就是「根據某人對任務的貢獻程度來分配獎勵」。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的說法,「功績似乎是兒童表現出的最早的公平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理解使得原本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願意獎勵他人的努力,令人驚訝的是,即使這可能會犧牲他們自己的利益。

近日,拜登政府準備宣布一項計劃,為那些年收入低於125,000美元的學生豁免每人高達10,000美元的學生債務。這相當於總計超過3,000億美元。預計拜登政府不會通過立法程序,而是通過行政命令採取這一行動,因此可能更容易受到國會或法律的挑戰。

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國約有1.75萬億美元的未償學生債務,約4,800萬借款人。這一數字占美國所有消費者債務的近百分之四十,比未尚償還的1.37萬億美元汽車貸款還要大。

雖然3,000億美元不到未償學生貸款債務總額的五分之一,而且要求拜登做更多事情的政治進步人士和經濟激進分子也抓住了這一點,但這一前所未有的行動的成本和後果將是巨大的。

我們有很多理由相信這一行動是愚蠢的。下面是一些示例。

第一個問題是道德風險,這個術語來自保險界。這個概念意味著某人有動機冒額外的風險,因為他或她不必承擔這種風險的成本或後果。這句話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被更廣泛地用於描述一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肆無忌憚的銀行和其它貸款機構向負擔不起的人提供抵押貸款,因為他們知道當如果貸款人還不起貸款時,政府會救助他們。道德風險類似於「搭便車問題」,即人們可以利用公共資源,而不必為此付費。

債務豁免將扭曲市場信號機制,該機制利用價格來幫助個人決策。許多美國人如果他們不把錢浪費在四年的大學裡,他們的天賦會更好,更有效地用在其它地方,也就是說,如果他們進入勞動力市場,並學習他們喜歡的實用行業或業務,他們的生活會更美好。但是,如果決策不再有經濟成本,人們就會做出糟糕的選擇,浪費時間和資源。

同樣,債務豁免消除了大學和學院限制提高學費的市場限制。這一代人的高等教育成本的上漲速度是同時期通貨膨脹的五倍。具體而言,自1980年以來,美國的高等教育成本毫無道理地增加了1200%,而同期CPI通脹率僅增加了236%。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已經通過將利率定在低於反映實際違約風險的市場價格來補貼學生債務。這使得數十年來私立大學能夠吞噬國家財富。近年來,私立大學的捐贈額飆升。如果通過債務豁免,人為地誇大需求,這種勒索將繼續有增無減。

債務豁免會帶來通貨膨脹。3,000億美元的債務會成為美國政府的義務,增加已經龐大的國家債務負擔,從而進一步削弱了美國的金融狀況。這將增加通脹壓力,就像過去十八個月政府支出失控一樣。

債務豁免將令一代美國人認為,他們是受壓迫的受害者,需要家長式的國家拯救。他們將有權確信他們被欠了什麼。而且惡果還不止於此。一旦這些施捨被視為垂手可得,更大的搶劫將開始。拜登政府的行動只會加強一場搶劫運動的決心,這場運動試圖破壞個人獨立、努力工作和個人責任的價值觀,而支持保姆國家。

最後,債務豁免是不公平的。這對數百萬出資補貼它的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納稅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這對數百萬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欠了學生貸款,又通過努力工作和汗水而緩慢但完全償還債務。

對於每個承受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的美國人來說,這是不公平的,他們將按比例承擔3,000億美元的新國債(每戶約2,000美元)。而學生債務豁免將促進通脹和貶值。

這對未來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會因為期望這些施捨會繼續下去,而做出糟糕的人生選擇。

這對接受者來說也是不公平的,他們將在個人決策、經濟能動性(包括工作、儲蓄和投資的價值)以及「珍惜年輕時光」的重要性方面養成錯誤的認識。他們失去了機會去學習奮鬥和堅持,節儉和克制欲望,以及在今天的消費和未來的更美好生活之間做出權衡。

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重要區別之一,是要認識到,即使免費糖果味道不錯,吃它而不是營養食品,也會帶來隱性成本,這些成本會在幾年後顯現出來。

麥可‧威爾克森(Michael Wilkerson)是 stormwall.com的投資者,戰略顧問和創始人。他是即將出版的《為什麼美國很重要:新例外主義的案例》(Why America Matters: The Case For a New Exceptionalism)一書的作者,該書將於2022年10月出版。

原文:「Canceling Student Debt Is Wrong on Every Level」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9/179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