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以後拍死的蟑螂 或是別人派來的間諜?

1997年,經典科幻電影《第五元素》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隻蟑螂被人遠程操控,並通過背部的採集裝置,實時傳輸視頻音頻信息。用以竊聽敵人的私密談話,完成任務。

在眾多科幻作品中,這個「蟑螂特工」的形象,也算是首次讓觀眾見識到了,昆蟲原來還能這麼玩。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今各種科幻想像已經逐一成為現實。

當然了,蟑螂機器人也不例外。。。

最近有個日本團隊,就拿蟑螂做實驗,並成功通過電流刺激組件,操控了蟑螂的行動。

根據實驗觀測數據,這隻蟑螂基本就像台「遙控車」一樣,任人擺布。

讓它往西,它不敢往東打轉向。

不僅如此,這項研究還突破性地解決了電量供給問題。

他們開發出了一種軟性,且能和昆蟲外殼牢牢貼合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厚度只有誇張的0.004毫米。

薄薄一片粘在蟑螂尾節,就可以提供17.2微瓦的輸出功率,相較於以往的能量收集裝置,足足高了50倍。

重要的是,這個軟性太陽能電池,完全不會影響蟑螂的行動。

翻越、倒立、大跳、劈叉等動作,均不受限。

像保鮮膜一樣的玩意,

就是太陽能電池。

費勁心血研發,自然也是對蟑螂寄予厚望。

研發團隊說,這個蟑螂機器人日後可以在背上安裝攝影裝置,用來進行搜救工作、環境監測等。

畢竟昆蟲特有的爬行、飛翔能力,可以前往許多人類觸及不到的兇險地區。

選擇蟑螂,不僅因為這貨海陸空全能,主要也是因為它生命力頑強,理想情況下,據說甚至能在核武器中存活。。。

圖片中這個膀大腰圓的蟑螂,各位可能不是很熟悉。

因為它來自遙遠的馬達加斯加,體長讓人窒息。

也正由於背部可用面積大,放得下各種機器組件,才被選做實驗對象。

至於咱們北方的德國小鐮,體格還沒有瓜子大,別說執行任務,干後勤都差點意思。

不過,這團隊還在完善一種能替代蟑螂身體組織的玩意。

他們將其稱為 Cyborgs,可以用來替換斷肢,甚至加強身體機能。

這種給蟑螂加裝「忍義手」的操作,未來可能會讓工作蟑螂真正變成半生物、半機器的賽博產物。

不得不說,拿蟑螂做機器人挺變態的。

但人類用昆蟲來開發機器人,早就不是啥新鮮事了。

很多記載資料都表示,美軍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 DARPA),在零幾年那會就開發了各種昆蟲機器人,為戰爭做儲備手段。

雖然沒法斷定真實性,不過,此舉倒是激怒了不少動保主義者,說這事乾的慘無人道,下手前根本沒問過蟑螂的意見。

當然了,也不是誰都沒正事。

康乃狄克大學工程團隊,同樣為了勘測環境、實現救援等目的,曾開發出了類似的機器蟑螂。

遠程操控蟑螂的方法還是一樣,通過影響蟑螂的神經系統,來實現遙控的行為。

這個項目開展的稍早些,不過因為電量供給問題,始終沒啥突破,但無疑是給開頭那個日本團隊帶來了啟發。

除了蟑螂,其實還有更多昆蟲被拿來改造。

世超只是隨便找了一下,就發現了不少,比如拿金龜下手的。

相比蟑螂,大型金龜子的承重能力更優秀,可以負載450毫克的「重物」飛行振翅。

雖然當時遙控起飛降落,調整飛行中的體態平衡、速度等技術還不成熟,但已經能主動調節翅膀的扇動頻率了。

還有個成本更低,數量、分布也更廣泛的蝗蟲。

雖然作戰體能不行,但勝在實驗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據說一開始,也是軍方為了在其背部安裝小型炸彈而研發,讓蝗蟲背著炸藥包完成自爆。

如果是真的,那也確實有點殘忍了。

這麼看來,技術難度最高的,應該是蜻蜓。

因為蜻蜓身體細長,負重能力欠佳,但行動迅速敏捷,還能長時間遷徙飛行。

蜻蜓的特性對傳播花粉、監測環境動態等都有很大幫助,所以也是個優秀的空中部署。

在2017年,一家叫 Draper的公司,就嘗試採用了「光脈衝」而不是電流刺激的方式,來控制蜻蜓。目前,這項技術還在疊代中。

看到最後,相信很多差友都會疑惑,為啥不直接研發昆蟲型機器人呢?

把真實的昆蟲改造來改造去的,先不說殘忍的問題,它不費時費力嗎?

其實啊,這種純機器昆蟲也是有的,比如哈佛大學的 Robobee和 Robofly,就是做了蜜蜂以及蒼蠅的仿生。

但這種純元器件昆蟲,本身體積就小,動力系統和電力都是問題。

而真實的昆蟲,完全可以靠自己行動起來,不需要額外提供電力,這省了不少事。

到現在,還沒有哪家能真正做出《第五元素》中的高科技蟑螂。

但看這麼多研發團隊的進展,估計離「科幻成真」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如果是把這項技術用在正地方,那世超還是支持的,雖然我比誰都害怕這些蟲子。

只可惜,像這種技術,在咱們廣東地區可能完全沒法使用。

因為蟑螂機器人剛一出頭,准就會迎來拖鞋的制裁。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赤膊龐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0/180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