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每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一位「狠心」的家長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

辛辛苦苦給孩子說要好好學習,說得口乾舌燥,孩子不僅一點沒聽,還嫌你囉嗦。

你覺得自律是為了孩子未來的幸福,孩子壓根不考慮未來。

就像一座森林家庭教育高級研究員孟老師所說:「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要為未來犧牲現在的快樂。」

自律,本身就不是舒適的。

與其逼孩子自律,家長們更應該通過這兩個階段,用「他律」幫助孩子自律。

1、父母「他律」

開學沒多久,幾乎每天都有家長諮詢同一個問題:

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一會兒喝水、一會兒發呆,本來1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非要拖2個小時。

有人說:「只有兩個目標可以讓人行動,一是追求快樂,二是逃避痛苦。」大部分人都選擇後者。

孩子貪玩是天性,無法長時間聚焦於一件事,只有父母「狠心」,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律。

所以,父母在早期最好「逼」孩子一把。

首先,制定目標。

父母可以把孩子的學習計劃拆分,設定成一個個目標。

比如每天學幾個知識點,然後把目標逐漸延伸,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

其次,階段性培養自律。

自律是一個水滴石穿的過程。

循序漸進的來,孩子才不會叛逆。

比如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安排他可以做到的任務,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調整。

最後,自我認知。

一座森林是一家以青少年心理諮詢為特色的家庭教育機構。在我們的1×10森林工作法「五感五力」理論中,培養孩子的「管理力」對於改變孩子拖拉、被動的行為狀態至關重要。

一座森林的「五學一體有機教育」理論提出,「教育的本質,是孩子覺得自己很棒,而不是你很棒。」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孩子某一次失敗了,不要著急發火。這樣不僅幫不到孩子,還會激發他的叛逆心理。

想讓孩子堅持自律,就要讓孩子收穫到成就感和價值感。

2、讓「自律」成為信念

一座森林做教育這麼多年,見過無數孩子,看清一個事實。

自律一時很簡單,自律一生很困難。

自律這件事,當形成習慣,孩子體味到「樂趣」,獲得點點滴滴的成就後,會逐漸找到自己的夢想和人生方向。

而他以後的努力,就不需要父母的監督,而是他內心有強大信念支撐,讓他走向成功。

有了目標和方向,就會通過自律去前進。

這時候的自律已經不是目的,而是孩子前進的方式。

很多道理雖然看似簡單,但真正落到孩子身上的時候,才發現問題一個接一個。

有這種情況其實也正常。

畢竟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時間學習教育理念,再從中分析孩子的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法。

與其說做父母總是焦慮,很多時候,家長們是對教育孩子不得其法而焦慮。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聯手國內心理學資深學者和教育專家研發的《1×10森林工作法》對於所有的教育焦慮都有完善的解決方案。

新學期剛開始,家長們的選擇,決定了這學期結束之後,孩子是質的飛躍還是原地踏步。

助力孩子,助力自己,從現在開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一座森林家庭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3/181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