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歐洲不視為戰略層面 中企放手收購電玩業

法新社巴黎15日電)中國正以動輒數十億美元的規模投資歐洲電玩產業,但分析師們示警,若監管機構不開始採取較為嚴格的措施,未來可能會遇到麻煩。

歐洲雖在貿易、環境、教育、原物料、智財等領域與北京爭執已久,但目前雙方間的爭議尚未延燒到電玩產業。

隨政府在國內收緊電玩業,中國的科技大廠紛轉往海外投資,但也引發從數據安全到限制創作自由等各種擔憂。

位於柏林的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研究員赫麥迪(Antonia Hmaidi)告訴法新社:「歐洲一直以來有個想法:他們能區隔戰略性與非戰略性產業。電玩業對大多數決策者而言一向屬於後者。」

歐洲的態度也讓騰訊公司得以買遍歐洲各地的小型公司與電玩工作室,包含2016年以當時破紀錄的86億美元收購芬蘭的Supercell公司;若按收入計算,騰訊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

騰訊的同胞競爭對手網易(NetEase)也在今年8月加入收購海外電玩企業潮,買下法國的Quantic Dream;騰訊則在網易買下Quantic Dream幾天後,追加對另一法國電玩公司育碧軟體娛樂公司(Ubisoft)持股。

歐盟監管機構只關注涉及整個歐洲層面的重大投資,而各國主管機關對電玩業併購也不感興趣。騰訊去年13億美元買下英國電玩工作室Sumo後,拿放大鏡看這樁交易者反而是美國的電玩圈,不是英國主管單位。

先前已不乏報導指出,騰訊準備加大海外投資力道,甚至開始要伸向規模比工作室略大的小公司。騰訊的商業模式多半是收購外國公司後,再向中國市場發行遊戲,由於原本這些外國電玩公司本身缺乏進入中國市場的門路,也就樂得被收購進而在當地賺錢。

赫麥迪說當相關產業蓬勃發展時,歐洲這种放牛吃草的作法並無不妥,只不過經濟趨緩或政治動盪的影響是無法預期因素,市場氛圍隨時會有變。

她認為檢討電玩產業應否讓單一國家主導,才是歐洲應有的態度,「否則屆時又多一個深深仰賴中國的領域,並不是什麼好事」。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6/181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