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罕見「恐龍木乃伊」身上驚見遠古鱷魚咬痕

古生物學家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早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的一具「埃德蒙頓龍」遺骸不僅保留了皮膚組織,甚至身上還留有被遠古鱷魚撕咬的痕跡。此為埃德蒙頓龍的構想圖。(Nobu Tamura/Wikimedia Commons)

遠古生物的皮膚等軟組織保存不易,使得全球迄今出土的「恐龍木乃伊」屈指可數,而古生物學家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早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的一具草食性鴨嘴龍科「埃德蒙頓龍」遺骸不僅保留了皮膚組織,甚至身上還留有被遠古鱷魚撕咬的痕跡。

近日刊載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的研究論文指出,考古學家於1999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州馬馬斯(Marmarth)市發現了這具6700萬年前、身長7米的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乾屍,科學家最近發現,這隻恐龍的前臂和尾巴處都有明顯的傷痕。

研究人員推測其前臂的傷口應該是鱷魚遠古近親的咬痕,至於尾巴上的撕裂傷則尚無法釐清是被哪種生物攻擊所致。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也不清楚這隻鴨嘴龍是否傷重死亡,或是死後才被食腐動物在前臂和尾巴處咬傷,但它的皮膚化石提供了大量有關於恐龍全身鱗片的大小、生長模式以及肌肉量等大量信息。

不過,這具乾屍化石的真正意義在於讓研究人員了解恐龍木乃伊化的另一個成因,科學家們先前都認為恐龍或任何史前生物死後,必須極快地被掩埋才能保存住軟組織,而這隻埃德蒙頓龍的情況顯然並非如此。

論文合著者之一、田納西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古生物學家德拉姆海勒—荷頓(Stephanie Drumheller-Horton)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現咬痕真的很出乎意料,過去人們認為如果在遭埋前軟組織受損,就無法保存下來。然而,這隻恐龍被咬後皮膚被刺穿,使得造成遺體分解的氣體和液體逸出,讓被掏空的皮膚變得乾燥,從而自然地達成「木乃伊化」。

I've been very excited to share this one with you, so here's our freshly released link to a study on how Dakota the#DinoMummy amazingly preserved skin survived being partially eaten.

Drumheller,@boydpaleo@thewoodwyrm and@M_Householder,2022: https://t.co/PBa3nCmjOK pic.twitter.com/gWdSw4m5zG

— Stephanie Drumheller(@UglyFossils) October12,2022

她還表示,像這樣木乃伊化的皮膚在相當潮濕的環境中也能保存數周到數月以上,保存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被埋進土裡,最終形成化石。

該論文另一位作者、北達科他州地質調查局的古生物學家克林特‧博伊德(Clint Boyd)進一步解釋說,由於皮膚比骨頭更容易分解,需要經歷罕見且特殊的過程將皮膚保存足夠長時間後再被掩埋與石化,才會出現皮膚化石,因此真正完整帶有軟組織遺骸的「恐龍木乃伊」,目前全球可能不到20具。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已經目睹過成千上萬的化石,但其中只有這一具保存著皮膚的印痕。」他說。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8/181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