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理財產品收益下滑 陸企購買規模降19%

大陸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規模同比降低近19%,(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大陸上市公司今年購買理財產品熱情下降,截至11月22日,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規模相比去年同期降低18.85%。有業界人士認為,這是因為理財產品收益下滑,以及在疫情衝擊之下公司需要更多的儲備資金以保障現金流穩定。

據數據服務商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11月22日,共有1052家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普通儲款、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券商理財、信託、私募基金等)合計金額為9775.5億元人民幣,規模相比去年同期降低18.85%。

今年第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的公司數量和認購規模環比二季度也都有下滑。

對此,《證券日報》11月23日引述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的分析說,如今上市公司理財產品配置熱度降溫,一方面是因為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造成吸引力減弱;另一方面,受疫情等不確定性影響,部分上市公司需要更多儲備資金以保障現金流穩定。

另外,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平均盈利能力下滑,可用於投資的閒錢變少;同時,隨著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收益確定性下降,今年以來理財產品波動性更是大幅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購買意願。

大陸理財產品市場近來遭遇巨大震盪。

Wind11月17日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在大約34,000支理財產品中,有接近13,000支跌破淨值,占比接近40%。

對沖基金GROW思睿香港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在17日在推特上發文說:「自10月以來,由於短期利率飆升,總體而言,30,000支理財產品中,有近1/3跌破淨值。這在情況好轉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

面對市場震盪,投資者開始大量贖回銀行的理財產品,以避免造成更大的虧損。隨著贖回範圍擴大,又觸發了更多的債券基金和理財產品的巨額贖回,演變成了一場從贖回到淨值下跌,再到贖回的惡性循環。

面對巨大贖回潮,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以及浙商銀行等多個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都公開呼籲投資者要保持冷靜,並表示對債市的影響可控,試圖安撫投資者。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李曄林建議投資者,當前,市場利率仍有下調空間,金融市場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投資者應理性調整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期限,在了解產品投資標的範圍的基礎上選擇與自身需求匹配的理財產品。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24/1833798.html